桌面爆款《網絡謎蹤》是今年給觀眾的一大驚喜,游走于電腦桌面的視角變幻雖非首創,但在桌面這一電影內容載體上演繹的一出戲里面,《網絡謎蹤》的尋女故事是相比較同類型敘述中感情、劇作更為飽滿的,這也是其獲得肯定的一大因素,桌面恰當地承載了這個故事,故事在桌面上生動有趣。
由此,一種互聯網入侵下的電影形式呼之欲出,以電腦桌面為依托,利用局部互聯網資源,拼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以點繪制成面,繪制過程中,有普通人慣用的互聯網搜索模式,觀眾享受著順藤摸瓜式的愉悅,同時,也能夠被故事情節所感動。
像懸疑片一樣,桌面上的每個圖標都是線索,每個視頻都是過去存在的記錄,關于事件的經過依附在桌面上,這個桌面就像是潘多拉魔盒,在這個半封閉的平面內呈現無限可能。
桌面與懸疑真是天作之合,電腦特有的search就像是對真相的搜尋,每一處桌面游戲被賦予了類似案件的共性—從結果反推經過。
而在這個推理過程中,我們的思維可以跟隨主角點擊每個圖標,打開每個應用,搜索每個網頁不斷條件反射,從而達到某個階段性的結果。但到了影片后半部分,謎底愈發清晰的時候,桌面信息不再由主角操控(看上去每個視頻的放映并不是父親的行為),那又是誰在操縱影像影響我們的判斷呢?
影片前半部分大量情節是在父親的視角下進行的,點擊圖標打開視頻的操作都來自父親,呈現的內容也幾乎是對案情真相的搜尋,仿佛有一雙無形的手在背后,使得父親的search與案件息息相關,并影響我們的判斷。到后來,這雙手更加不加節制地操控我們的思維,越過父親,直接向我們解讀真相,盡管有著互聯網作為中間媒介。
傳統電影里,攝像機鏡頭是有這樣的性質的,因為導演的作者性,電影總會嵌入導演的思想,商業模式下導演影響著演員表演、總體調度,更不用說藝術電影領域導演的全面領導。所以,與其認為攝像機鏡頭在影響著觀眾對電影文本的認知倒不如說是背后的創作者利用鏡頭對觀眾施加影響。
將這樣的理論加入到懸疑電影里,創作者的影響會更加明顯,這樣的混合影響著電影是否需要將結果呈現或者是否留下開放式的結局。而在《網絡謎蹤》里,導演選擇了將真相探究到底的結構,更是在劇作愈發撲朔迷離需要關鍵線索揭開疑惑的時候,放棄了父親的這一角色對案件的解釋作用,轉而變成了對事件的直接接管。
所以是誰在操縱我們的觀看和思維這點已經很明顯,電腦桌面或者說互聯網作為一種媒介就像攝像機鏡頭一樣被創作者利用,對我們的觀看施加想讓我們看到的一切。
但已經有攝像機的情況下又在電影畫面中再加一層“攝像機”或者說再加一層鏡頭渲染這有必要嗎?
如果說電腦桌面就像另一個攝像機,“攝像機”存在于文本內部,那么就會增加電影好似戲中戲的層次感,這種模式的電影很多,很多導演也熱衷于這樣的試驗,比如邁克爾哈內克的《隱藏攝像機》、《快樂結局》;攝像機存在于文本外部,呈現某種效果,這種對攝像機拍攝方法的運用比較成功的有如《女巫布萊爾》《鬼影實錄》這樣的偽記錄電影。
《網絡謎蹤》這類桌面電影應該屬于哪一類?很明顯,以攝像機作為中介,內外都是戲的戲中戲本質上是有兩段時間影像的,兩條時間線可能重合也可能分開;而文本外部的攝像機呈現的時間線只有一條,“攝像機”與文本捏合在一起,“攝像機”與觀眾之間幾乎沒有空間。《網絡謎蹤》就屬于后一類,一段時間影像,一條時間線,觀眾與桌面間沒有任何空間。
也許我們可以參考偽記錄電影的風潮給桌面電影做個參考,也許桌面電影對電影的革新僅是對文本呈現效果的方式創新,也許現在說這類電影創造了新的電影分支還為時尚早,但有一點不可否認,操縱觀眾思維越明顯,電影需要的調度就越重要,《網絡謎蹤》里對剪輯的高標準就體現了這點,拍攝用了13天,后期花了兩年。
新事物的出現總會伴隨著新鮮感,桌面電影的本質就像在攝像機與文本間再放置一臺攝像機,這臺攝像機能夠給電影本身帶來什么,很難去定義。?
但從傳統電影角度,我們依然可以期待這類電影能夠展現更加完善的電影性,人物、場景、劇作結構依然可以日臻完善,《網絡謎蹤》在同類型里就在故事邏輯、共情營造上更為合理豐滿,更容易說服觀眾。我們可以看到影片開始時對家庭生活細節的描述,可以看到媽媽的樣子以及女兒對鋼琴的熱愛。最后也可以看到女兒修復了與爸爸的裂痕,把康復中與爸爸的相片設置成了關機畫面。
除了劇作上的人物感情,鏡頭的性質也可以加以利用,創作者既然在操縱我們的觀看,那么我們觀看的內容就是他們想讓我們看到的,剔除電影本身的真實性討論,我們其實可以看到真實也可看到虛構,這取決于導演、編劇們的所指所想。如此真實虛構的模棱兩可無疑增加了對事件解構的難度。
另外,除了懸疑題材,桌面是否可以將目光聚焦其他電影類型,愛情、劇情等也許都是桌面類可以承載的對象,原本帶著懸疑性質的桌面類與其他類型的互文也會是一個充滿驚喜的地帶。
《網絡謎蹤》作為電腦桌面電影當下的最高峰,被廣泛贊譽,這個高峰來自扎緊桌面的籬笆,更好的完成了傳統電影的部分,對于電腦桌面本身或者說電影形式革新層面,是否會像偽紀錄電影短暫主流過,我們不得而知。但電腦桌面電影當下該做的,也許是在固定的形勢下,探索傳統電影內核在該形式下的可能,拓寬文本疆域,思考類型互文,使得該類型能夠駕馭住多角度、人文與理性化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