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圍城》是錢鐘書先生唯一的長篇小說,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書中凝聚了他對社會腐敗、學術墮落的感嘆,堪稱一部現(xiàn)代版的《儒林外史》。
? ? 書中最經(jīng)典的也最讓人回味無窮的還是那句:“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我想說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圍城,有些人在圍城中生活一輩子都沒有勇氣沖出來,有些人沖出了一個圍城卻陷入另一個圍城,人生其實就是在不斷的沖出圍城,不斷地突破自我的循環(huán),堅持下來的往往能取得莫大的成就。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在失敗面前,我們不應當氣餒;在平凡面前,我們更應當執(zhí)著;在成功面前,我們更應當拼搏。人生最大的對手莫過于自我,只有走出心靈的圍城,才能取得成功。
? ? 錢鐘書在文中塑造了方鴻漸、趙辛楣、蘇文紈、孫柔嘉、李梅亭等鮮活的人物形象,方鴻漸是在當時社會中西方文化結合和沖擊產(chǎn)生的矛盾產(chǎn)物,方鴻漸出生在父親是前清舉人的典型封建主義家庭,自幼受封建思想的熏陶,而后出國留學受西方文化沖擊,這種思想上的矛盾也注定了他矛盾的性格和悲慘的命運。作者從愛情、婚姻和事業(yè)這三個方面的圍城來刻畫當時的社會人情世態(tài),尤其是四十年代的知識分子眾生相進行了深刻的描寫,揭露了教育界的傾軋、虛偽、墮落。方鴻漸對蘇文紈、唐曉芙的追求,與孫柔嘉的婚姻生活,則表現(xiàn)了他的庸俗、軟弱、虛榮,從而折射了知識分子人格上的弱點。
? ? 愛情上,方鴻漸一直想要進去卻始終停留在門外。作者極力的以消極的筆墨來渲染方鴻漸的愛情,刻畫了一個在愛情上軟弱、輕浮、傲慢的形象,深刻的反映了在當時深受西方資產(chǎn)階級思想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雙重影響下,中國留學生既有個性追求但又有軟弱的一面。
? ? 婚姻上,方鴻漸和孫柔嘉能走在一起并不是愛情,困住婚姻的圍城李的他們都體驗到了城里的不和諧、爭吵抱怨,最終他們都急于想飛出去。人生就是這么悲涼、孤寂與無奈,沖進來的,逃出去的,都沒有什么意義,這就是小說的深層含義。
? ? 事業(yè)上,方鴻漸處處碰壁,一無所成,這些除了有自己本身不學無術,徒有虛名的原因外也因為這個不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有關,當時的黑暗污濁的環(huán)境,他永遠也不可能找到自己的歸宿與價值。也許注定方鴻漸是他所生活年代的必然的犧牲品但這不是他個人能夠避免的,這是這個社會的悲劇。
? ? 生活中,也有人時常抱怨社會的不公,對生活比自我好的人十分的羨慕,萬分的嫉妒。與其嫉妒他人,不如踏踏實實做好份內(nèi)之事,要相信,機會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自視清高或一蹶不振,都不免使人走上方鴻漸的老路,抱憾終生。社會是圍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婚姻也罷、事業(yè)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我們又何必讓自我的心態(tài)處于圍城中呢?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