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馥花耳語
讓你更懂父母心
最近影視圈出了兩部比較有深度的作品,票房和口碑都達到了“雙贏”
無論是整個劇本質量、演員演技還是主題升華都比較出彩,特別抓人眼球
一部是吳京導演的《戰狼二》,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吸金50億,刷新了華語電影的最高票房記錄,中國市場觀影人次達1.4億。
另一部是題材比較小眾的紀錄片《二十二》。
“慰安婦”這個飽受戰爭荼毒的受害群體,如果不是這部紀錄片的上映,可能很多人只是朦朦朧朧的知道這樣一個名詞,卻不知道她們所遭受的眾多苦難。
其實,早在以前韓國也曾拍攝過一部以慰安婦為題材的電影,名為《最后的慰安婦》,一群年紀尚小的女孩,在還不知道人性究竟有多險惡的情況下,被日軍以各種名義騙到了慰安所,在這里遭受到了慘無人道的凌辱。
不僅美好的愛情因戰爭變成泡影,人性深處的惡更是在陰暗處野蠻生長,安寧生活被狠狠撕裂,如同生活在恐怖的地域。
而中國導演郭珂執導的紀錄片《二十二》,除去讓觀眾知曉日本軍國主義對這群柔弱的婦女做出的泯滅人性的累累惡行之外,更讓我們用另一個視角去看到人性深處的堅強與美好。
紀錄片導演郭柯早在五年前就拍了“慰安婦”老人韋紹蘭的故事《三十二》并且在網絡上引起熱烈的反響。
三年前中國僅存的“慰安婦”老人是32位。兩年后他決定再次拍攝,當時“慰安婦”老人僅剩22位。當拍攝完成時這些老人僅剩13位。而在2017年五月這些老人只剩下9位。到目前為止影片中的這些老人僅8位在世。
她們正在慢慢離去......
與想象中不同,這部影片沒有煽情的語言和渲染氛圍的音樂,只是真實的呈現老人們平日的生活,銀幕上更多的是老人們吃飯、買菜、洗衣、發呆的鏡頭還有就是周圍嘈雜的環境和陰郁的天氣。
很多慰安婦因為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喪失了成為一名母親的權利。在逃出了那個曾留下無數血和淚的地方后,有很多人選擇了領養孩子。也有的人成為了一名母親,但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般幸運,因為她生下了帶有日本血統的孩子。
她就是韋香蘭老人。
這也是一位讓我十分欽佩的老人,從她的話語和生活態度中你可以獲得很多啟發,這是一種非常樸素、不經過多修飾的原始力量,帶著真誠與堅韌。
1944年10月日軍包圍桂林時,鬼子用刺刀隔斷了正在割草的韋紹蘭的背帶,把她帶走。一路走,一路搶,最后有幾十位婦人和她一起被帶到一個屋子里。具體多少,她沒敢數。老人說,一想起當年那些經歷來眼淚就流。
好容易死里逃出來,等待她回家的卻是老公的一句:你就回來了,我以為你不曉得回來了。
說到這里老人依然忍不住的情緒激動了。比受到屈辱更可怕的是親人的冷漠。老人回顧這極其困苦的一生,忍不住抹眼淚。沒有人比她深知苦的滋味,眼淚都是往心里流的。
面對丈夫的指責,她也曾想過一了百了,甚至付諸于行動,幸得被及時救下來。而后她便再也沒想過去死。
沒過多久,韋紹蘭知道自己懷孕了,沒錯,日本人的孩子。她不舍得放棄一個生命,即使這是一個日本人的孩子,一個與自己的國家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孩子,但因為是一條生命,也是自己的血脈,她決定生下來,1945年她生下一個男孩, 起名羅善學。
自己至親的丈夫,也沒有原諒自己。在那樣一個時代,一個女孩被日本人帶走,的確很是丟臉,在中國傳統思想還依舊頑固的當時,這樣的女性,是沒有貞潔的。可她們受到的苦難又怎么能是我們所能理解的呢,這樣的人生早已充滿了苦痛。
而羅善學的一生也是如此的沉重,他從小就受到別人異樣的眼光,小朋友都叫他日本人,長大后認識了六個妹仔,但知道他是日本人后沒人愿意和他結婚。現在的他70多歲了,每天和母親生活在一起,羅善學說他一輩子就是在看牛。
他小時候被人叫日本人
他不知道自己是哪國人
他知道了日本人的行為
他一生只能放牛
他讀不了書
他吃飯只有白米
他每天要挑無數次扁擔
他說有一餐稀飯就謝天謝地了
他是中國人
兩位老人的生活僅僅靠三個月九十塊的補助維持,韋紹蘭老人笑著說:三個月才討九十塊錢,買什么,買白菜啊白菜便宜,買白菜吃。多就多用點,沒得就少用點,怎么會夠,怎么又不夠,我都不曉得。
貧窮是韋紹蘭老人一生中無法擺脫的命運。
老人的生活極為艱苦,她去溪邊洗衣,去河邊打水。她挑著扁擔上臺階時,不得不把水桶一邊邊的放在高于自己的地面上,借著力慢慢的向上挪動。
她不像別人想的那樣脆弱。
她是一個母親,即使她的孩子留著日本人的血,她依然選擇生下他,不顧別人異樣的眼光,撫養他長大。
? ? ? ??“這世界真好”
吃野東西都要留出這條命來看”?
日出頭來點點紅
照進妹房米海空
米海越空越好耍
只愁命短不愁窮
一條江水去悠悠
一朵蓮花水面浮
何時有心把花起
你無心無意看花浮
門口大田四四方
半邊羅豆半邊秧
秧兒得插花生得扯
我長年丟棄哪一廂
出門人笑我也笑
回家人笑我憂愁
人進大門呵呵笑
我進大門眼淚流
你講你難我沒信
我講我難才是真
你難你有平屋住
我難住在苦瓜棚
天上落雨路又滑
自己跌倒自己爬
自己憂愁自己解
自流眼淚自抹干
“只愁命短不愁窮,只要命長再苦再窮也不怕”
“這世界這樣好,紅紅火火的,現在都沒有想死了”
聽著韋香蘭老人說出的話,讓無數人眼中蓄滿淚水
她們不是慰安婦,只是戰爭的受害者
更是活生生的人
普通又平凡的母親
究竟有多堅強才可以面對這一切
究竟有多溫暖才可以撫慰這傷痛
因為孩子,便可以接受所有的苦難
因為孩子,便可以擁有足夠的溫暖
小編說:戰爭傷害最深的還是普通的人民。想想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情啊。
我們不記恨過去,但卻永遠不會忘記這段歷史。
卸下半生行囊
?把人世風塵關在門外
你我都是歸家的孩子
親情的溫暖 丨 離家的歲月丨 成長
本公眾號所有文字內容系原創
轉載請注明出處,侵權必究。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