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不言人私,不揭人短”,人活一生,是以尊嚴立于世。“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古人很早就對尊嚴做了很好的形象比喻。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人的人格尊嚴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言論自由的現代社會,人們一樣也有忌諱心理,有自己與人交往所不能提及的“禁區”。我們常說的矮人面前不說短、“東施”面前不言丑一樣,別人的短處缺陷、隱私盡量地避而不談。避諱不僅是為人處事的技巧問題,也是一個人慈悲心和同情心的問題。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為自己留口德,同時也避免了“禍從口出”。
古人言:“罵人不揭短。”不管在什么情況下,做人都要學會留口德。管好自己的舌頭。俗話說得好:“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一點過失沒有的人,世間是找不到的。對于別人的缺點、缺陷,就算有些地方看不慣,也不要說出去。尤其是別人的隱私,千萬不要到處散播。
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長經歷,都有自己的缺陷、弱點,也許是生理上的,也許是隱藏在內心深處不堪回首的經歷,這些都是他們不愿提及的“疤痕”,是他們在生活裡極力隱藏和回避的問題。被擊中痛處,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萬不能用侮辱性的言語加以攻擊說人隱私,揭人短處,都是很不尊重人的事情。
學會尊重別人,就要從小事做起。不揭人之短,是對人尊重的表現,是一個君子的表現。如果你和朋友反目成仇,你還經常談到朋友的好處,那你一定是個真君子;如果在這個時候,你經常談到朋友的壞處,還經常當眾揭人之短,透露他的隱私,甚至無中生有,捏造事實中傷朋友,那么,不僅表明了你是一個小人,而且你終將受人唾棄,失去許多的朋友。
人不易,不要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不要當眾揭人之短,不要散布別人的隱私要盡量體諒他人,維護他人的自尊,把面子留給他人,不要對別人造成傷害。生活裡,一個德行好的人,聽到是非會閉口不言,不妄加評論,更不會到處宣揚。所以管好自己的口德,是一種美德。
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與虎狼同行,必是猛獸。我們能走多遠,看與誰同行,人抬人抬出偉人,僧抬僧抬出高僧;把身邊的人都看成寶,被寶包圍著,我們就是“聚寶盆”。把身邊的人都看成草,被草包圍著,就是草包。人生,懂得放大別人的優點, 欣賞別人的長處,才能相互協作,相互支持,相互成長,價值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