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又一位年輕媽媽 ,在留下一封遺書后,帶著一雙兒女從13樓縱身一躍 ,結束了自己和孩子們的生命。類似的新聞在近幾年,一點也不罕見。 長長的遺書我看了兩遍,還是決定拿起筆記本,敲起鍵盤,寫下我原本并不愿意觸碰的話題。
最近幾年,身邊同事,好友和自己陸續懷孕生產,有的是第一次,有的是第二次,當然,也有第三次的。
如果你沒和這些媽媽深聊過,那你看到的一定是朋友圈里母子/母女間,父子/父女間或者手足間最深情而溫暖的畫面。可是,你如果有機會走入這些媽媽的內心,也許你就會知道,在這一切美好的背后,媽媽們都經歷過怎樣的艱難,辛苦甚至淚水。
產后抑郁好像已經成了如今的一個大話題,很多長輩們甚至會不理解的說:“我們都生過孩子,當過媽。怎么都沒抑郁,為什么就你們這代人抑郁了?”
產后抑郁,到底是個什么鬼?它真的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嗎?
產后抑郁癥是指產婦在分娩后出現的抑郁障礙。其表現與其他抑郁障礙相同,細分又可分為產后抑郁和產后焦慮兩種。發病病因的生物學因素大家都知道了,就是激素水平的急劇變化導致的。在孕期, 孕婦體內長時間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雌激素具有多種神經調節功能,生產后雌激素突然撤退,雌激素的波動及持續的雌激素缺乏可能導致情緒抑郁。
可是很多時候壓垮新媽媽的最后一根稻草可能都不是生物學因素,而是心理社會因素。
那么,在新媽媽生理條件處于弱勢的時候,又有什么可以迅速的讓她們進入更槽糕的狀態呢?
1,產后(甚至產前)不順利
我們這代人比起父母那一代或者爺爺奶奶那一代,絕對是晚婚晚育了好多年的。二十一二歲大學畢業,二十四五歲研究生畢業是很普遍的。再工作個幾年甚至十年再結婚生子這種情況也是挺多的,生理上可能一不留神就進入了大齡媽媽的行列。
所以,別說孕期身體舒適還能自然分娩了,就連輕松受孕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問題。然后好不容易熬過種種孕期反應和辛苦后成功卸貨了,卻發現搞定一個小嬰兒可一點也不比簽個客戶,做個項目或是帶個團隊容易。往幸運了說要是不巧再遇到像新生兒早產,黃疸,母乳困難,濕疹,腸絞痛等小卻足以讓新媽媽們嚇壞,傻眼干著急的事情,那挫敗感和抑郁情緒分分鐘就能上來。再不順利點兒,孩子和媽媽身體健康受到威脅,短期內健康的活下去都成了問題,你還能指望這新媽媽心大的像什么都沒發生一樣,每天快樂帶娃積極生活嗎?而新媽媽的產后不順利是很大一部分的,并不是特例。
2,“豬隊友”添亂
生過孩子的女人都知道生產對一個女人來說意味著什么,無論是自然分娩還是剖宮產恐怕都不是一個疼和難受能說得清的。然而對于沒經歷過這種“恐怖”的人來說確實很難懂。我記得自己在生產過程中問陪我生產的大夫是怎么生的?大夫意味深長的一笑說:“剖的,你以為在我們這科的醫護人員有多少還敢選擇順產的?”我哭笑不得的答:“我終于知道什么叫做無知者無畏了,這說的就是我啊。”想起自己曾經的豪言壯志-一定至少生倆娃,這piapia的打臉聲真是響徹耳畔。
而在這種情況下,恐怕大多數正常而普通的老公新爸也都得是從豬隊友開始的。(此時我還把巨嬰,出軌等渣男甩出去不講)因為和媽媽一樣,哪有人天生會當爹啊!
圖片來自網絡
大家都看過網上一組老外畫的漫畫新爸指南嗎?請見上圖,別笑,藝術真真是源于生活的。你說讓新媽媽在面對豬隊友一樣的老公和身體并未恢復,睡眠永遠不足還要對付孩子的屎尿屁的情況下心態好一點,堅強一點,不急不躁,你確定自己不是在說笑吧?
3,外面的聲音太嘈雜,沒支持,不幫忙再加以指責
現代的大多數新媽媽們的確是不如上兩代人來的溫柔與能干(家務),因為我們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和被要求的也不一樣啊。有人說現代女性應該漂亮能干,有腦有事業。還得溫柔,智慧能包容。要是再燒一手好菜,還能把家收拾的和北歐極簡風一樣那就再好不過了。可是這,是要求機器還是要求人啊?如果真有這樣的機器,那一定是極貴的。況且機器還可能出現倆bug呢,人就不能有需要休息和有情緒的時候嗎?
前兩年有篇很火的文章說女人一生中最慫的時間是產后的頭兩年,那兩年里你可能會和丈夫,自己的父母還有公婆發生決裂。其實我覺得這種決裂的原因也是因為新媽媽給了外人參與自己產后生活的機會和權利。
先不談自己的父母和公婆,如果連樓下的大媽,你的遠方親戚或者你的同事大姐也時不時的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你一點指點,建議和指責,那么就真的是你不抑郁誰抑郁了。
作為外人,如果實在不能體會,不能理解新媽媽的不易也請先學會閉嘴。至少給她們一點安寧和應對困難的空間,不管你是否出于善意。
也別總拿歐美和黑人老外說事兒,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有差距的,身體素質也本來就不同。單說凱特王妃產后10小時化好妝踩著高跟鞋就出來這件事兒,你見過幾個中國產婦做得到的?不坐著輪椅或者被攙扶出來已經很了不起了。
在這種情況下,新媽媽們真的需要親人們的支持和照顧,無論是心理上的還是生活上的。要知道,大家是一家人,一家人有困難時是應該互相幫助的,更何況,生養孩子本來就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
僅僅以上三點就足夠把新媽磨出產后抑郁或產后焦慮。但是,作為新媽媽,你真的就聽之任之,被激素和不順利擺布嗎?
當然不啊!那除了抱怨我們還能做點什么呢?(因為抱怨是最沒用的。)
1,遇到困難請示弱,要學會求助!
別把當女漢子列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會示弱的溫柔女人也可以強大。要知道強大不是什么都自己干,不是嘴上說說的,而是無論經歷多少困難你都能走過去。既然現在職場上老板經理們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結果導向,我要的是結果。”那作為女人,把家庭看作一個團隊去引導來實現一個共同的目標也是一種能力。
2,就算真產后抑郁或焦慮也沒什么的大不了的
不要自責,不要對自己失望。根據輕重程度選擇是借助書籍還是醫療手段幫助自己外,給自己點時間讓它平靜的走過。要知道除了激素水平決定了這個以外,對新課題,新領域的未知也會讓我們產生恐懼或焦慮。學習掌握新技能才是讓自己“走出去”的最好辦法。實在沒人幫我們時,還可以看書啊。
3,把期待和要求都放自己身上
有人理解和幫助自然是好的,實在沒有就降低期望值。一步一點從新開始,做自己最靠得住的那個肩膀。對于外界干擾的聲音,不好聽的直接屏蔽就行了。連自己都不能保護和照顧的媽媽就別想著以后照顧保護孩子了,關鍵時刻要敢堅持做自己和敢說“不”。
現在各種專家大師們寫的關于產后抑郁的文章實在是太多了。我就不總結抄襲再逐一分析了,只是想簡單列舉新媽媽們辛苦和不易。再分享以上三點小小的心得體會,希望正在經歷焦慮和陰霾的媽媽們知道-你,并不孤單!
特別說明,卡米拉爸爸不是豬隊友,雖然也出現過一點豬隊友的癥狀,比如下圖。但是他早已和卡米拉小朋友一起成長起來,加入了暖男好爸的隊伍。而我當然選擇對笑對新手笨爸干過的蠢事,就像他包容和支持我這個曾經的新手笨媽一樣。也希望大家都多多支持包容你的家人,畢竟幸福的家庭是很難靠一個人來實現的。
圖片來自網絡
最后請還沒當媽媽的姑娘們三思,因為當媽真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程,幸福是一定的,但累也是真的(早晚的問題而已)。如果你能在當媽前為自己的身體和心理都做好準備,那你產后焦慮或抑郁的可能也會降低很多。這準備的基礎條件就是健康的身體和你真的就想當一個媽媽,生個娃,哪怕沒人幫你,哪怕老公有一天變渣男。還包括萬一因為帶娃兩年不能工作也堅信自己不會與社會脫節并有再次工作的能力和信心。可是當媽又是一件備無可備的事,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才是最有效的解藥。
祝天下的媽媽們都順利,開心!
p.s:有愿意加入我的親子英文微信群的媽媽們請在后臺留言,我會拉你進群。希望在帶娃的路上我能陪你一起做些有趣又有意義的小事,也希望玩英語這件事能讓我們保持愉快的心情并減少焦慮,不讓自己完全被屎尿屁淹沒和消耗掉。而且英語講好了還能保持職場競爭力啊。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簡介:
個人公眾號-遇見卡米拉
英國雷丁大學碩士畢業
曾任職于華為技術,TCL多媒體,英孚教育
美國TESOL高級&少兒英文教師
貪玩的媽媽一枚, 喜歡用眼睛發現世界,用腳步丈量,用心記錄。也是在育兒過程中遇(育,愈)己的學生。力求把科學育兒,親子英文與好玩兒相結合,再收獲一個成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