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16本《飄》——命運的悲哀,只因錯過的無奈
? ? ? 《飄》是美國現代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長篇小說。該小說獲得了普利策獎和紐約南方協會金質獎章。
? ? ? ? 很久以前,有個地方叫做老南方。
? ? ? ? 那里曾是一片屬于騎士和棉花田的大地。
? ? ? ? 在這個美麗的世界里,勇士們最后一次鞠躬。
? ? ? ? 在這里,最后一次能覓得奴隸主騎士與貴夫人的蹤跡。
? ? ? ? 如今它只能在書中被尋覓,因為它不過似一個夢被憶起。
? ? ? ? 一段故事,隨風而逝。
? ? ? ? ——電影《飄》題記
? ? ? ? 1861年,南北戰爭前夕,亞特蘭大附近的莊園,這片屬于農場主、騎士和棉花田的土地,有著田園牧歌般的美麗安寧。
? ? ? ? 明艷、嬌縱、生機勃勃的農場主女兒思嘉,把身邊簇擁的仰慕者耍得團團轉,“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 ? ? ? 但她內心真正愛慕的是干凈英俊、斯文儒雅的紳士艾希禮。
? ? ? ? 她在藏書室向艾希禮表白,請他放棄未婚妻媚蘭,和她私奔。然而這只是她的一廂情愿。被拒絕的她,惱羞成怒,砸碎了一只玫瑰花瓶,驚到了在這里休息而偷聽到全部談話的白瑞德。
? ? ? ? “這位先生,你可真不是個君子。”她暴躁又羞愧地吼。
? ? ? ? “這位小姐,你也不是什么淑女。”他揶揄又欣賞地笑。
? ? ? ? 這是他們的相遇,這是他們的開端。
? ? ? ? 從此,那個有著貓一樣狡黠靈動的綠眼睛、勇敢大膽、美麗任性的思嘉,成了白瑞德用盡全力來追求、寵溺、守護的對象。
? ? ? ? 白瑞德是一個經歷豐富、頭腦清醒、玩世不恭的商人,他一眼看透思嘉一切:他們是一類人。
? ? ? ? 而艾希禮和他的未婚妻媚蘭,是另一類人。他們是屬于舊時代的紳士和淑女,同樣沉靜的氣質,同樣溫和的舉止,一個博學斯文,一個善良優雅。如果沒有戰爭,他們本應在這片田園中過著如詩如畫的優越生活。
? ? ? ? 然而,時代使所有人的命運發生了錯位。
? ? ? ? 對感情幼稚無知的思嘉,負氣地與媚蘭的哥哥(她的眾多追求者之一)閃電結婚,又閃電般收到丈夫病死前線的訃告,一身黑色的寡婦服將她生命的所有色彩包裹。艾希禮婚后上了前線,帶著媚蘭深情的牽掛和思嘉一廂情愿的癡戀。
? ? ? ? 戰爭的殘酷一天天顯露出來,炮火越來越真切地逼近亞特蘭大。思嘉和媚蘭兩個女人,在戰火中守著風雨飄搖的家,直到防線被棄,全城大亂,媚蘭在混亂中艱難生下了艾希禮的孩子。
? ? ? ? 被孤獨和恐懼包圍的思嘉,迸發出強烈的求生欲望和照料媚蘭的責任感。
? ? ? ? 這時,白瑞德駕著一輛馬車出現在她面前。
? ? ? ? 這個男人在戰爭中做生意如魚得水,唯有思嘉是他繞不開的心結。他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愛著思嘉,給她最想要的東西。在她在募捐舞會上為寡婦身份不能跳舞而急得團團轉時,他冒著天下之大不韙出重金邀請她跳舞;在她厭倦了枯燥的黑衣服時,他從巴黎買來美麗的時尚帽子逗她歡心。
? ? ? ? 如今他再次出現在思嘉面前,帶她們越過火線,沖出亞特蘭大。
? ? ? ? 如果不是因為戰爭,思嘉的一生可能僅僅局限在莊園的生活中,被綾羅綢緞和美酒鮮花淹沒,成為一個空有美麗外表卻刁蠻膚淺的婦人,那蘊藏在血液里的生命力都沒機會爆發出來。而沖出亞特蘭大,意味著思嘉轉變的開始。
? ? ? ? 她帶著虛弱的產婦和嬰兒回到莊園,面對的是母親患病而死、父親精神失常、兩個妹妹生病、黑奴逃亡、土地荒蕪、傷兵騷擾勒索的絕望局面。
? ? ? ? 大概白瑞德一開始就看出來,而思嘉自己并沒有意識到:她是一個永不放棄的倔強女子,她有著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狼性,在紛至沓來的生存挑戰面前,她的行動力總是比她的頭腦更強大。她腦子和嘴里都在說:我不行了,我堅持不下去了,但她的潛意識卻支配著她一直走下去。
? ? ? ? 她想起了父親說過的話:“土地是世界上唯一值得你去為之工作、為之戰斗、為之犧牲的東西,因為它是唯一永恒的東西。”
? ? ? ? 她投入到繁重的勞動中,重建屬于她的家園。
? ? ? ? 她在廢墟中發誓:“上帝為我作證,上帝為我作證,北佬休想將我整垮。等熬過了這一關,我決不再忍饑挨餓,也決不再讓我的親人忍饑挨餓,哪怕讓我去偷、去搶、去殺人。請上帝為我作證,我無論如何再也不要忍饑挨餓!”
然而,戰后繁重的賦稅使她面臨土地被征收的困境。她只好再次來到亞特蘭大,向白瑞德求助。只是,她仍不肯放下她的虛偽和高傲,不如實透露自己的窘境。
? ? ? ? 白瑞德的悲哀在于,他那么愛思嘉,卻有著同樣的高傲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愿為了滿足思嘉的虛榮而公開自己的愛意。用杜甫評價李白的詩來說,“佯狂真可哀”。他寧愿用狂放不羈的生活來偽裝自己,也不愿接受思嘉稀里糊涂的歸附。
? ? ? ? 思嘉和白瑞德,再次完美錯過對方。
? ? ? ? 思嘉為了莊園的生存而嫁給了一個暴發戶,她留在亞特蘭大,把工廠經營權接管過來,像王熙鳳一樣為錢財而奔走,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斤斤計較的算計、投機鉆營的刻薄中。
? ? ? ? 而此時的白瑞德,已經為愛痛苦到了極點。
? ? ? ? 終于,在思嘉的第二任丈夫意外死亡后,白瑞德放棄掙扎,只求得到思嘉。
? ? ? ? 就像他后來對思嘉說的:“你有沒有想到過,我愛你已經達到了一個男人愛一個女人的極點?你有沒有想到過,在我得到你之前,我已經愛你了多年?戰爭期間,我曾多次想遠走高飛,把你忘掉,可我總是忘不掉,每次都要再回來。戰后,我冒著被捕的危險趕回來,也是為了要找到你。可你卻那么匆忙地就嫁給肯尼迪。我真是嫉妒死了。倘使那次弗蘭克沒死,我也會把他殺死的。”
? ? ? ? “我一直照料你,寵愛你,你要什么我都給你。我想和你結婚,以保護你,讓你處處自由,事事稱心。沒有誰比我更清楚地知道你曾受過怎樣的磨難,所以我希望你能停止戰斗,讓我替你戰斗下去。我想讓你好好的玩耍,像個孩子似的好好玩耍——因為你確實是個孩子 ,一個受過驚嚇但仍然勇敢而倔強的孩子。”
? ? ? ? 命運就是這樣無情,后知后覺的思嘉,在與白瑞德婚后多年里,仍然在白瑞德的愛里而不自知,只是癡纏著艾希禮那個少女時代的夢。
? ? ? ? 可是,艾希禮只不過像她曾經想要的一個布娃娃或水晶鞋一樣罷了。艾希禮根本不屬于她,也不屬于這個時代。他可以在舊時代慵懶的陽光里讀書騎馬,徜徉在知識和思想的世界,但在戰后的新時代,那優越的生活一去不復返,他做不了農活,也打理不了生意,只能憑吊與哀嘆。如果不是賢惠的妻子媚蘭在精神上支持鼓舞著他,還有傻乎乎的思嘉在物質上供養著他,他恐怕早就倒下了。
? ? ? ? 白瑞德無法得到思嘉的理解,幸好思嘉為她生下了女兒。他把女兒當作當年那個沒有被戰爭和貧困折磨的小姑娘,把思嘉所不要的愛都拿來傾注在女兒身上。
? ? ? ? 然而,終于有一天,這份平衡被打破。媚蘭病死了,女兒夭折了。
? ? ? ? 思嘉才發現媚蘭是那么美好,媚蘭和艾希禮才是天生一對,而她內心并不愛艾希禮,她愛的是白瑞德。假如她當初了解艾希禮,她是絕不會愛他的:而假如她了解了白瑞德,她也無論如何不會失掉他了。
? ? ? ? 而失去女兒的白瑞德卻對思嘉愛得累了,再也不想承受這種長期付出卻得不到回報的挫敗感了。他選擇了離開。
? ? ? ? 他說:“我不能耐心地拾起一片碎片,把它們湊合在一起,然后對自己說這個修補好了的東西跟新的完全一樣。一樣東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寧愿記住它最好時的模樣,而不想把它修補好,然后終生看著那些碎了的地方。”
? ? ? ? 這就是命運的錯位。
時代造成命運的錯位。艾希禮和媚蘭失去了紳士世界的一切,飽受現實的蹂躪;思嘉從一潭死水的生活中掙脫出來,挑戰生活,又被生活庸俗化。
? ? ? ? 愛情本身造成命運的錯位。思嘉嫁過那么多男人,卻從不曾了解男人,也不曾了解自己。這么多年來,艾希禮像心頭的白玫瑰,而突然有一天,白瑞德已經遠去,她才發現她愛的是紅玫瑰。白玫瑰和紅玫瑰,她一樣都沒得到。
? ? ? ? 幸好,思嘉是那么堅強勇敢。這也是作者著力刻畫的思嘉最值得珍惜的品質。
? ? ? ? 她血液中的不屈服精神,使她注定還要在這世上掙扎,為土地,為金錢,為紙醉金迷的生活。
? ? ? ? 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