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遠方不止有
詩與花香,佛和廟堂
還有一個靜待你去發現自己的浩然動力
西藏,祖國最唯美的瑤臺,
她從遠方來,
素若西方神女,
氤氳著璀璨悠久的文明
歲月長河,淘盡千古流沙,原野古松,愁舞枝杪,搖曳著天然的浪漫。
雅魯藏布江水蜿蜒盤旋,靜靜地流淌著她的摯愛, 遠遠望去,那碧綠的束裝宛如西方神女的彩帶。
多少年過去了,有誰還記起, 那一段不老的傳說!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西藏美,美得碧月羞花,美得沉魚落雁。
原來,詩人的靈感是錯覺與定力的和諧,而不是人間的吟唱。
圖片發自簡書App
藍色覆蓋的圣湖,清澈而透明,洋溢著千湖之湖不老的傳說。
她島島相連,湖湖相依,宛若沉睡中的女子
當柔和的晨曦初照,湖水倒影著雪山, 像是一塊被大自然對折的玉屏, 人人皆說,她是人間天上美,是圣潔與純真的融合。
可是,那是天河嗎?不?那是潮流, 是春風,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她的前進。
有人說,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一切皆斐然, 從青天看凡塵,從蒼穹望大地, 才發現,原來世界竟然這么小,我們也只是其中的一顆沙粒, 不為誰生,不為誰存
一切文明從這里流出,生生不息,歷歷在目。
子游曰:地籟則眾竅是已,
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
子游說:老師啊!
剛才講風吹的聲音是地籟,
是地球表面的現象,
風是地的作用,
人呢?
人籟是什么?
子游自己說“比竹是已”。
人籟,人的感情啊。
喜怒哀樂,
怎么看得出來呢。
用吹簫或者彈琴表達。
這些都是用竹子做的,
竹子上就可以表達人的感情,
叫做比竹。
人籟的境界,
人的心理情緒種種變化,
產生人世間是非善惡,
也同風一樣,
但是在肚子里面亂吹的。
身上的氣機走的
很輕順,很自然的時候
就可以由人籟達到了地籟的境界了,
氣走通了以后,
思想本位慢慢升華了
再進一步,
由人籟、地籟,才到達了天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