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巍的歌里曾經唱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歌中把眼前瑣碎的工作生活稱為茍且,把心中熱愛的理想稱為田野,難道不能把遠方的田野變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么?
在職場上工作多年,經常聽到同齡人抱怨工作的枯燥乏味,壓力大,沒有意義,如果要去做XXX就好了,這個XXX包括“開個蛋糕店”、“世外桃源種菜”、“寫小說”等等,每個人都在幻想另一個世界的自己,與其空想,不如實干。
首先,要發現自己的興趣。興趣不一定是你目前擁有的特長,特長有可能是你的天賦,也有可能是你多年學習工作培養出來的特點。興趣是你發自內心的熱愛,是你在任何狀態下都想做的事情,不開心的時候做這件事可以開心,開心的時候做這件事可以更開心。曾經聽到一位老師講,他從小就喜歡聽演講,戀愛了去聽演講,失戀了還去聽演講,他幾乎聽遍了所有網絡上能找到的演講,這就是他的興趣。另外,興趣一定是你真正堅持做過的事情,不能光是看著有趣的事情,沒有真正做過的事情,沒有資格說熱愛。很多人可能會說,我好像沒有特別感興趣的事情,如果目前沒有,那就去不斷嘗試,不斷尋找,就像找女朋友一樣,談過幾次戀愛,相過幾次親,如果還是沒找到只能說是遇見的人太少,而不能因此斷言自己不喜歡女人了。
第二,尋找興趣的服務場景。既然是職業,就需要帶來收入;想要帶來收入,就需要找到它的價值?,F在的世界越來越多元化,人們的需求也越來越個性化,因此也催生了更多的職業類型。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位老師,因為喜歡聽演講,聽了很多演講,他現在是一位演講設計師,為有公眾演講需求的人設計演講稿以及提供私人定制的演講培訓。再舉個身邊的例子,最近加入了一個社群,群主是一個非常愛學習的準90后,每天都在攝取新知識中,她給自己的定位是知識的搬運工,將自己所學通過每天半小時的分享,分享給群里的小伙伴。總之圍繞自己的興趣找到一個有服務場景的輸出點,為更多人帶來價值,才能為自己帶來收入。
第三,將興趣變為特長。《刻意練習》這本書提到,我們的大腦擁有和莫扎特這樣的“天才”相同的適應能力,“天才”只是更多地利用了這種適應能力。有目標的刻意練習,會幫助我們在自己的領域里成為莫扎特。找到了服務場景,相當于找到了目標,在這個前提下去轉化自己的興趣,會事半功倍。如何才能有效的刻意練習呢?最好的方法是找到這個領域里的專家最為自己的導師,如果找不到導師,還可以通過專業的書籍,課程找到方法,不斷的訓練自己。如果找不到可以參考的榜樣和方法,也可以自己通過不斷實踐,并及時的接收實踐之后的反饋,復盤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做的不好的地方,再不斷修正自己的練習方法,來達到刻意練習的目的。
第四,利用新媒體擴大影響力。有了心中所愛,并且找到了它能夠帶來的價值,自己又在這一領域里有了一定優勢,最后就是利用新媒體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提升服務的價值,并在不斷創造價值的過程中,修正創新自己的服務場景。在互聯網時代,有太多的機會成為“網紅”,你可以拼顏值,也可以拼能力。文字、音頻、視頻,所有的渠道都在為你服務。
以上,祝愿遠方的詩和田野就在你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