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志愿者魏秀敏記錄
? ? ? ? 本來師銘陽應該是個幸福的孩子,他的父母親因在一起打工相識相愛,父親河北人,母親河南人,在河北農村老家歡天喜地籌備婚禮,一場從天而降的意外把這歡天喜地給粉碎了,父親為了愛人能過更多的生活,干最累最臟的活意外墜入沼氣池身故,父親身故時,師銘陽的爺爺奶奶都還不知道有這個小生命的存在,孩子的母親在愛人埋葬后回了娘家,生下孩子,養了三年,孩子的母親為維持生計,外出打工把孩子送回爺爺奶奶家再也杳無音信,孩子跟著當時已是60多的爺爺奶奶也不會太受屈,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師銘陽7歲那年爺爺奶奶相繼去世。聽說有個親姑姑,成色不夠數,孩子跟著姑姑一陣子,饑一頓飽一頓的,姑姑也說出外打工,不見了人影。好歹孩子有個大爺爺,是明白事理的,把孩子接過來,孩子一日三餐才有著落。
? ? ? 大爺爺說孩子剛接過來,總是不離開大爺爺寸步,驚恐的眼睛每每怕大爺爺也拋棄他,每頓飯都是狼吞虎咽,急急的,這種情況持續了半年多,直到大爺爺買了兩只小羊羔,交代清楚:師銘陽負責喂羊,什么青草樹葉都是羊愛吃的,于是七、八歲的孩子就承擔起喂羊的責任,我想是喂羊給了孩子安全感,起碼大爺爺不會拋棄自己了,自己能干活了。
? ? ? ? 在大爺爺指導下師銘陽精心喂養了幾個月后,小羊羔長成大羊了,又過了幾個月大羊做媽媽了,看著兩只小羊快樂的吃奶,師銘陽也會想起媽媽吧?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大爺爺為了鍛煉孩子又交給了孩子一個任務,每天5點---無論酷暑寒冬風吹雨打---早起準時給羊擠奶,每天擠出三四斤奶等待村子里有小孩老人的訂奶人來取,用賣奶是收入供養孩子上學。
? ? ? 我們志愿者摸排孤困兒童時,第一次來到家,師銘陽的眼睛是躲閃疑惑不解的,邀請師銘陽參加了幾次集體活動,還有志愿者多次陪伴,指導作業,陪他一起包餃子,志愿者感覺到了師銘陽讓人欣喜的變化,他的眼睛有神了,村里人反應走路不再低頭溜邊了。我想這就是愛的潛移默化,我們河北無孤的志愿者不會放棄任何一個需要幫扶的孤困兒童,幫扶一直是進行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