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次的網絡課,劉老師通過三個案例訓練我們的基本功:共情能力。進入來訪者的世界里,感受他的感受。只有與來訪者同頻共振著,我們的傾聽才是到位的,贊美才是有溫度的,我們的氣場、問話,甚至是某個詞語,讓來訪者感覺才是舒服的。
? ? ? ? 共情之前,我們還需要放下預設,以空杯心態接納來訪者的故事,如果不能很好的接納來訪者,用再多的技術也沒有用。因為并不是發自內心的欣賞來訪者,來訪者會感受得到,會拉遠咨詢關系。甚至可能因為咨詢師沒有放下自己的評判標準,而對來訪者進行評價,導致來訪者再被打擊,咨詢關系破裂,咨詢失敗!所以空杯之心實在太重要了,但要完全做到空杯心態卻又很難。人活在世上,經過幾十年的歷練,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問題的認知模式。我們遇到問題時,大腦很容易自動化思維,做出當下的判斷和行動。當我們遇到來訪者時,也很可能自動化思維。但為了更好地貼近來訪者,我們就需要不斷地訓練,用心地感受,穩穩地陪伴,用語言和非語言表達出對來訪者的理解與尊重。雖然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做得很好,有些不自然也很正常,但有些事情只要用心去做,慢慢就會越來越自然的!
? ? ? ? 我總覺得“穩”這個字很重要,因為穩了,傾聽能力出來了,共情能力出來了,資源被挖掘出來了,希望感出來了,效果也就出來了。全程都很穩,哪怕沒有花里胡哨地技術,似乎也讓來訪者感到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