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這一年經歷了一些大的變動:
這一年算是發生了不少大事,又兩次搬家,敲定新房兼準工作室裝修方案,大寶入園,二寶決定要來,同時接待南北半球兩個互惠生一起度過了很神奇的3個月但又同時與她們分離.......
總之,這一年貌似不太穩定,但神奇的是我的內心完全不覺得有什么波動,完全沒感覺到發生了什么大事,這大概是因為我越來越少的去分析定性一些事情,某些事情發生了就迅速在那個當下接受,在那個當下繼續以能達到的最好狀態在新的起點上做最優化的決策,不管是變化帶來了什么好處還是壞處,我都不去貼標簽也不去關聯跟這個變化的關系,"不去歸因"感覺是所謂的"活在當下"的最關鍵的一點,以不變的心應對外界的萬變。
二、這一年的關系:
親子關系
感覺三歲多的滿小妞進入了貼心小棉襖的狀態,經常被她暖到。在行為規范上,我一直下的功夫不夠,因而小妞也一直會有些行為上的各種小問題,但我沒太放心上。"內心強大而柔軟"這一點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跟小妞做的還是不錯的---內心非常有力量但卻又很強的同理心。之前在情緒和感受上下的功夫終于積累到可以輸出的狀態,小妞對人的情緒有了非常清晰的認識和把握,能夠剝離人的感受和表達感受的方式,會把焦點放在感受上,而非在情緒中的人所說的話和所做的動作,因而在面對爸爸媽媽煩躁時她能淡定平靜,不萎縮恐懼,反而能恰當的賣個萌幫我們迅速走出情緒,哈哈,對于這點我是佩服的
夫妻關系
2016年一整年跟著了魔似的,從年初上完綻放天賦開始彼此釋放怒氣,他暴力我在態度上也絲毫不示弱,針鋒相對硬碰硬了一整年。大概是2015年10月底我上完綠寶石后開始建立自己的界限,開始保護我的新的信念系統不被他的評判所控制,因而我要擺脫之前他用評判讓我變的渺小的關系模式,而他感覺非常不適應想要強行拽回,這樣一拉一拽的形成了很大的張力。
而總體講2017年這一年算是相對穩定下來,他承認了我的界限,大體接受了我的新的信念系統,接納了我對自己的重新認識也能夠也能夠在我的引導下重新定義我,評判少了很多。而我也放下了去年那種很硬很硬的保護自己想要重建界限的方式,能夠慢下來以比較柔軟一點的方式,能夠體察他狀態,找準時機的表達自我方式去慢慢滲透我的觀點。總之,新的界限算是建起來了,為自己爭得了尊嚴,不會再輕易的被鄙視了。
當然,這只是個開始,夫妻關系還遠沒有達到理想狀態,希望有了這個開始能夠在接下來每一年有所進步。
三、這一年的內心:
這一年跟2016年比,感覺自己靈活包容了很多。2016年時,雖然相比于上綠寶石之前也是脫胎換骨的變化,但總體講還是一種信念系統推到另外一種,盡管新的信念系統能夠讓自己感覺好很多,但其實還是一種非黑即白的老式思維方式,對別人的信念系統做不到尊重不排斥。
而2017年這一年,大概因為新的信念系統已經比較穩固,因而可以更加有安全感的站高一點,跳出來一些,看到新舊兩種信念系統之間的東西,或者說是太極里那一部分,能夠兼容并包了,知道自己的高度讓自己能夠認識到新信念系統的真實性,而有些人的高度可能沒有辦法理解,能夠換位到每一個高度的人的認知方式上了。因而對于任何一個問題都不再是絕對的一種答案了。在對與錯之間看到了那片田野,嗯,這很好。
還有一點變化就是,我感覺我的圓圈再擴大,2016年時基本上只能顧上我自己,只能保護和愛我自己,2017年我覺得這個圈擴大到我們的小家庭,我開放了我自己那個小圈,可以允許跟小家庭之間互動,讓自己快樂同時照顧老公的感受。感覺這個圈子應該是慢慢長大的趨勢,內部的核心練習的 駕輕就熟了,就會跳到外面一點的圈子繼續練習,再練熟了再跳到外面一個。小家庭的下一個應該就是大家庭,當然2018年我想重點還是小家庭,這個是一個自然的跳躍,精力夠了自然就會跳到更大的范圍,沒必要規劃,有意識到變化就行。
還有一點變化,對于事業,沒那么急那么單一了。其實現在心里都不再有單獨的事業這條線了。以前這條線好明顯,早些年事業貌似是人生價值的唯一體現,到2016年上了些課后感覺有了清晰事業路線,沒那么著急著要趕快投入事業中了,但總體講,那會兒還是感覺事業是最重要幾乎是唯一能體現自我價值的事情。而2017年這一年,這個事業和生活的界限越來越不明顯,對于人生的意義,也不再是那么單一的被加粗了。以前感覺人生就等于事業,現在感覺人生就是個總和,點點滴滴都是人生,而人生的總和就是"我"。所以,真的就是活在當下,讓這個當下有意義,經營整個人生就是一個大的事業。我的愿景是更多人的快樂善良彼此支持相互成就,我愿意盡我所能,發揮我最擅長的"同理"、"照見別人"的能力,去為這一愿景而努力,那其實不一定非得是大張旗鼓的做心理咨詢師做講師這一種方式才在實現這個目標,我過好每一天,讓孩子成為快樂的人,讓老公成為快樂的人,甚至讓阿姨多快樂一點這些都是在為之努力,而且就像我開心了會去輻射身邊的人一樣,我輻射的人,比如孩子和老公也會去再輻射其他人,這其實效用有時候也并不小。
總之,生活和事業密不可分,不用太刻意去做事業,就讓每一種可能自己浮現,水到渠成,真的是"無為"的感覺,也就是我一直用來檢視自己決策的游標卡尺"輕輕松松的有所成就"(我的人生召喚)
四、這一年的自我修煉:
一直用來檢視自己日常的幾個方面:讀書,運動,旅游,藝術。多年前看到一篇文章說做到這四點人生不會不快樂,深表認同。
讀書方面,這一年似乎不像上一年收獲那么大,沒有找到像去年<少有人走的路>和<當下的力量>那么有啟發的書,但<一個瑜伽行者的日記>還是幫我開拓了不少眼界,讓我對很多事情多了些認識上的可能性,靈性世界也許是真的存在的,誰知道呢,一切皆有可能
運動,上半年堅持的極好,晨跑瑜伽keep力量訓練等,自從日本行后亂了方寸挺停了下來,又趕上懷孕沒再堅持,生完要想辦法恢復
旅游,嗯,這一年比較印象深刻的兩次旅游,一次是第一次去的發達國家日本,一次是很cozy的普吉clubmed,還有一些不痛不癢的旅游,比如年初的桂林,年底的越南,還有青島長沙上海廣州等因為上課去到的城市,嗯,這一年出門不少,挺好,人真的是需要時不時動一動,越動越愛動,哪天不想動了,真的是就把自己老化了固化了
藝術,嘗試了華德福的幾種藝術形式后,我感覺我不想在這類藝術里花時間,得不到太持久的樂趣。不過我想,藝術主要是為了回歸內心,這一點冥想或者催眠都可以達到,所以,我把這一點用冥想代替。而且,我發現,相對于藝術,運動對我來講還是更容易些,那我就多在能吸引我的運動上花時間,長跑馬拉松打球之類的都可以搞起來。
哦,除了以上四點,我自己加一點---學英語。我發現我很喜歡說英語,很享受,能夠讓我跳轉到那種輕松很high的狀態,2017年跟Iris和Ani相處應該又有所提高,但感覺沒有跟Iris那會兒效果驚人,嗯,準備2018年搞些網絡課,要保持看美劇,保持聽力環境很重要,到了有語境的地方會自動美劇角色上身
以上對于階段性檢視的標準。以下關于每一天的檢視:
高質量陪娃,這一年整體ok
睡眠,80分吧,質量可以,有時候睡的晚
運動,后半年荒廢,但前半年開了好頭,留下關于早起運動的美好感受,值得以后努力追回
冥想,這個這一年做的不多,但沒怎么有主動的,被動的還是有的,內心混亂時還真得冥想才能解決,不過下一年可以多一些,尤其主動的。
讀書,還可以,坐火車之類的讀書成了很享受的事,但就是缺乏好書單,新的一年要發掘幾本好書,可以看看奧修等
總體講,這一年過的還是比較滿意的,除了身體不舒服時低落的那些時候,但相對于外在的這些變化,從鬧市到山村,能夠適應的這么好已經很不容易。嗯,2018年,再多一些主動規劃,再多一些花樣,讓自己更加年輕起來!!!!
Toastmaster,clubmed with a new baby, new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