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寫這本女性創業故事時,我想到了一個人,我的姥姥。
姥姥付玉美生于1915年。那個年代,在山東沂水縣城,姥姥是少有的識文斷字的女孩兒。姥姥的娘家開了金鋪和洗澡堂,家里只有這么一個閨女和一個養子。父母對姥姥的疼愛可想而知,也許正是因此,才讓姥姥有了私塾學習的機會。
只是不知是什么原因,家庭長相都不錯的姥姥,一直到了20多歲才出閣。據說,還是因為國民黨的一個軍官看上了姥姥,執意要納為二房。姥姥的媽媽才急忙找來媒人給姥姥說了離城里較遠的姥爺家。
一抬花轎在后,姥爺騎馬在前,晃晃悠悠中姥姥就開始了她的新生活。姥爺人高馬大,性格也是大大咧咧,為人仗義,花起錢來也大手大腳。為此,姥姥沒少和姥爺吵鬧,但都無事于補。就這樣,姥姥陸續當掉了她的嫁妝、首飾,日子過得越來越緊張。待到老四丫頭(也就是我媽媽)出生時,家里已經是村子里的困難戶。
此時,身為長女的大姨已經讀小學,大舅、二舅也相繼入學。姥爺說:“家里沒錢,孩子就別讀書了。”其他事都會對姥爺妥協,唯獨這件事,姥姥不拼死不同意,“孩子們一定要讀書,哪怕吃不上飯我也要供應他們讀書。我不能讓他們將來當個睜眼瞎。”
困難時期,許多家境好些的家庭都讓孩子放棄了讀書。姥姥四處挖野菜、扒樹皮、采樹葉做吃食,一家人常常吃得眼皮腫脹,就這樣,孩子們也仍然在讀書。
四個孩子雖天資不同,卻個個讀書用功。大姨更是從一年級開始就一直是班上的第一名。為了早些幫助父母和弟妹,中學畢業后,大姨考入了臨沂衛校。學醫當護士,掙錢貼補家里,幫助弟妹讀書工作。
多年后,孩子們都有了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姥姥家也成了村上數一數二的富裕人家。姥姥、姥爺跟著孩子們得以頤養天年。記憶里,年邁的姥姥,最常做的事就是或坐或臥手里都拿著一本書在讀。
姥姥是中國很多女性的縮影,她們吃苦耐勞、堅韌不拔,又有堅定的信念。如今時代變遷,給了女性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和環境。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涌入到創業大潮,她們起點不同、從事行業不同,但都在努力追尋和拼搏,為自己、為家庭、為國家奉獻一己之力。
這本書講述創業中的女性故事,講述她們的心理歷程,也為即將走上創業之路的女性們提供更多的參考和建議,發現自己、實現自己,做最好的那個你。
出書訓練營十六篇作業+王瑩 ???自序
fy;_??19?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