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片段選自《把時間當朋友》
生活的本質就是這樣。你想要什么,他偏不給你什么。要擺脫這個死循環的方法只有一個——給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積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換能換的東西。
拿出一張紙。將其劃分為左右兩半,然后做兩個列表。左邊是“我有的”,右邊是“我要的”,逐一羅列。完成后要盡量客觀地判斷:先劃掉“我要的”當中哪些無法用“我有的”換取的;再仔細判斷在剩下的能用“我有的”換取的那些“我要的”之中,哪些是必須的,必要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并在其上座重點標記。偶爾會有一些“我要的”無法用現在“我有的”換得,卻又是必須,必要,甚至不可或缺的,這需要我們認真考慮用什么樣的手段再積累一些“我有的”,從而有足夠的資本換取哪些“暫時換不到但極其想要的”——或努力勤奮,或投機取巧。
請寫出你的:
【I】
大家可能都深有體會,生活中大多數時候自己想要的東西都沒有那么輕易得到,甚至得不到,尤其成年之后,比如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休閑時間、少加班、陪伴爸媽親人、甚至好好按時吃頓飯、睡個好覺都會受到干擾。這是你想要的生活狀態嗎?時間被工作填滿,沒有自己的時間,沒有陪伴家人的時間,沒有做自己想做事情的精力和時間。想改變嗎?怨天尤人不改變不作為?或許我們需要像今天文章所說的那樣,用已有去換想要。步驟如下:
1、拋開綿軟無力的單純執念,靜下心去分析現狀,去想“我有的”和“我要的”(分析現狀)
2、分析判斷,“我要的”中有哪些是不符合現狀,或目前能力所不能及,先劃掉,暫時放掉這部分執念。(篩選)
3、分析判斷,“我要的”中,有哪些是“我有的”中可用而達成的,在“我有的”中將其高亮顯示。(Mark)
4、若“我有的”過少能達成“我要的”,那么就要收起浮躁的心,想方設法增加”我有的“這部分硬實力,確定方向,不斷努力,不然一切想要都是空想(明確努力方向)
【A1】
工作之前的我,想要的東西我只會想到用錢解決,不會想到用已有的去換,如果買不了,就不再爭取。比如想要書就買,碰到難解決的事情,也是靠爸媽幫忙解決,自己高高掛起。
【A2】
若想要更多工作之外自由時間,我不會再像以前一樣抱怨然后抱有想要自由的執念然后什么都不做。
1、明確“我有的”,越來越熟練的專業技能、越來越高效的空閑時間管理能力、越來越自律、早睡早起習慣、身體素質較好、能坐得住的能力、想要做好的決心、喜歡運動
“我要的”,規律的空閑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打球看書參加活動跳舞旅游,少強制性加班,運動周期化,有朝一日拿下長跑,更多時間陪爸媽家人,優秀的臨場發揮能力。
2、劃掉暫時不能的→陪爸媽→初入職場 假期較少 時間較少/少強制性加班→初入職場 能力欠缺 年輕 需要加班
3、越來越熟練的專業技能→換工作中省出的時間→然后做更多計劃中的事
越來越高效的空閑時間管理能力、早睡早起習慣→擠出更多非工作空閑時間,比如早起到出門的接近1-1.5小時→規律的空閑時間
越來越高效的空閑時間管理能力、身體素質較好、想要做好的決心、喜歡運動、越來越自律→運動周期化→有朝一日拿下長跑
最重要標記:越來越高效的空閑時間管理能力
4、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