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辦公室給外交組織培訓,午飯休息時間一味老師播放了《五百英里》這首民謠的伴奏。當時只是覺得很熟悉的旋律,聽著聽著就莫名的很想家。后來菲律賓老師跟我聊folk song,我才想起它的名字。自那以后每天早上起來化妝的時候都會打開手機,微博搜索《醉鄉民謠》里演繹的《Five Hundred Miles》,安安靜靜又若有所思。劇中的男主角勒維恩說過“如果一首歌既不是新歌也不過時,那它就是民謠”。
如果你錯過了我坐的那班火車
你應該知曉我已離開
你聽見了百英里外飄來的汽笛聲了吧
一百英里一百英里
你能聽到百英里外飄來的汽笛聲
一百英里兩百英里
啊三百英里四百英里
我已經離家五百英里了
五百英里了五百英里
五百英里啊五百英里
我真的已經離家五百英里了
衣衫襤褸一文不名
我可不能這樣回家
這樣,這樣
這樣,這樣
我不能這樣回家
如果你錯過了我坐的那班火車
你應該知曉我已經離開
你也一定聽到了百英里外飄來的汽笛聲。
我一遍一遍的聽,每次聽到吉恩唱no peny to name都會有聽到一種復雜的情緒,無助,孤獨,無奈,又有一種無所謂。當離家的距離越來越遠時,到底是為了飄還是為了逃?
想了解音樂背后的故事,我去看了電影,這是一個loser的慘淡史。男主角勒維恩除了有一顆追尋音樂的夢想外一無是處,更加一無所有。他睡了自己朋友的女朋友,他對著好心留他吃飯的知名音樂家的妻子莫名的大發雷霆,他去應聘受挫,他想去當海員可是沒有了海員證,最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小鎮繼續當他的酒吧小駐唱。
背井離鄉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的選擇,有人像勒維恩飄著只是為了自己的夢想,以為大城市會有自己的伯樂,有自己的機會。很多毅力頑強且有那么點運氣的人逐漸在自己飄得城市扎根停駐有一個家??筛嬖诙鄶迪窭站S恩一樣原路返回的人。
有的人選擇飄著,一部分是追求,一部分是在逃,你會問逃什么?
逃離自己的原生家庭,樊勝美式的家庭并不是虛構也不是藝術夸張,生活中真的會有混不吝的哥哥,也有一心撲在混不吝哥哥身上的父母。這種復雜的家庭關系逼得人要逃離,不是逃離對父母的責任,而是想在對父母盡孝的時候能夠活得有一點自我。
逃離家鄉人的眼光,大學畢業回到家鄉第一要解決的是工作,第二要解決的就是對象。工作可以自己選,無非是有的需要多付出點努力,可是對象怎么努力?有時候越努力對象里自己越遠,你會產生一種錯覺——那些男的怎么配得上我。真的只是錯覺嗎?你覺得大學畢業,興趣愛好廣泛的你,能跟一個中專畢業靠著父母關系進了事業單位三天只上半天班其余時間宅在家的男生有話題聊嗎?這顯然是個非命題??墒墙榻B你們相親的人覺得很好,因為男生的父母都有工作,還可以輕易在縣城甚至是市里買套房,而你父母農民,大學畢業正式工作又能怎樣?
很多遠離家鄉的人其實說不清自己是在為了飄還是為了逃,當著兩者混為一體或許會增加自己留在他鄉的決心吧。一邊可以觸摸自己想要的東西,一方面可以阻擋自己不想要的東西,正向的吸引力與反向的抵抗力合力就是離家千百里的定力。
朋友畢業于西南的一所211高校,畢業時她毅然選擇去北京發展,那里有她想去周末休閑的獨立書店和酒吧,有很多大咖參與的行業發展分享會。有很多他欣賞的優秀男生,雖然有些男生也出自和她一樣的小縣城。她也有過辭職回家的念頭,一次她參加完公司的年會后在自己的微博上寫下了希望明年七月自己辭職,可是至今畢業已經兩年了。她不僅沒有回家,甚至連公司都沒有換一個。
可能,永遠沒有那一天伸手可以觸摸到自己的一米陽光;
可能,只能是這樣踽踽前行到不了夢醒。
不管為什么選擇了腳下的千百里路程,希望當你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內心可以激動而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