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沒有誰比誰了不起。
我是個95后,這是個很尷尬的年齡,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這可能是個職場新人的年齡,也可能是個畢業生的年齡。我們這一代人的父母,大多生于70年代。70年代是個改革開放的時代,中國社會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的一代,所以我們的生長環境是一個比較富裕的環境。我們沒有面臨吃不飽穿不暖的困境,但是我們卻也面臨著時代進步所帶來的生活壓力。當然,這種不斷擴大的生活壓力也在慢慢地傳遞給下一個時代的人。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因為在這種人人都在努力,你不努力就被落在后面的境地中,我們不得不努力使自己變得優秀。首先要考上重點學校,然后要進入重點班級,接著要考到第一,畢業要拿到待遇發展各種好的工作offer。
說實話,我啊,真的只是想做個平凡人。
當然了,這并不代表不要求上進。錢呢,是掙不完的;人呢,是做不到最優秀的。而且啊,考到好成績,進入好學校,拿到好offer就是優秀了?我覺得,不一定。
我親戚家的姐姐小雪,和我同屆,但是她沒有參加高考,而是參加了專科院校的提前招生考試。雖然錄取的過程有些小坎坷,但是最終也是進入了這所院校。小雪姐的學制是三年,所以在我大三這一年,她畢業了。畢業后她經過她自己的努力進入了我家鄉的一個鋼鐵企業,成為了一名財務人員。每天朝八晚五,周末雙休,偶爾加班,工資也足以支持她在這個小城生活。雖然她每天花一個小時在上班路上,但是我從心底里還是羨慕她這種生活。
我的家鄉是一座小城,這是個沒有類似于大城市買房壓力但是也是個擁有高樓大廈山水美景的地方。在小雪姐畢業后開始上班的時候,也正是我在國內某知名互聯網公司開始實習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在北京,小雪姐在家鄉。我實習時是在公司附近的一個老舊小區里租了一間屋子,而小雪姐是住在家里。當我晚上七點鐘在公司加班的時候,小雪姐在和家人在家鄉的街頭上散步;當我伴著路燈在晚上九點鐘走出公司的時候,小雪姐在陪著她的媽媽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劇說說笑笑。
我自始至終都覺得小雪姐是非常優秀的,因為她做到了我做不到的陪伴。
前些日子,讀了蔡崇達先生的《皮囊》。在這本書里,蔡崇達先生介紹了他曾經的幾位朋友,這幾位朋友最后的人生可能在世人眼里看來沒那么優秀。但是我覺得,我們始終都是旁觀者,沒有資格從道德制高點去評判別人的人生。每個人生來的出發點不一樣,最后的目的地也不一樣,沒有誰比誰有優越感,而且也沒有比較的意義。
經常有很多人會站在一個為我們好的角度對我們進行所謂的教育和批判,告訴你要怎么樣,但是有時候仔細想想,這是你想要的人生嗎?
我在我人生的前二十年里,經歷過數次生死離別和病痛折磨。這讓我深刻體會到,除了生死以外的事情,都是小事;除了家人朋友以外的人,注定都是過客。
我會在實現我想要的人生后我會放松下來,陪伴家人,享受人生。但是我想要的人生,不是別人眼中非常優秀的人生,而是非常平凡的人生;我想要的人生,不過是在朝九晚五之后可以陪家人吃一頓晚飯,可以陪父母散散步溜溜彎。
當然了,該奮斗奮斗,該學習學習,但這世界上只有一個比爾蓋茨。我知道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而且在這個浮躁的世界里。但是人啊,還是得知足常樂。
其實說到底啊,我就想做個平凡人,過完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