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這樣一段時間,心理壓力極大,瑜伽、冥想、跑步都沒本辦法宣泄,白日里,人模狗樣地矜持,果斷犀利地做項目,內心強忍著完成工作,找一個角落,喘息······
額頭貼緊發際線的位置,一圈一圈地發著濕疹,怎么吃藥、搽藥都好不了,醫生說晚上要早點睡才能好。
是的,那段時間里,我整夜整夜的失眠,黑夜就像一頭面目猙獰的猛獸,吐著能毀滅世界的火龍,吞噬著我,反反復復,在毀滅中生生死死
在某一天睡不著的夜里,我翻開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那個無法掙脫命運的時代,個人的努力、個人的情感,在時代的嘲弄下如笑話般的無力。在這樣沉重無力的環境下,人們的妥協、沉默充滿了力量。
正如《活著》的序言里,
“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吶喊,也不是來自于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那年,我28歲,揣著最好的資源,高高跌落,質疑社會、質疑人生。《平凡的世界》就像黑夜里劈下的一道驚雷,震醒了把痛苦無限放大的我,開始慶幸被在而立之年到來之前,被狠狠地衰落谷底,德不配位而不知。
跟書中兩個時代生存環境的對比,讓我羞紅了臉,屁大點事當成世界毀滅。
見心明性,正視過往,收斂鋒芒,這是自我修補的起始,也是我人生觀的啟蒙!
如何獲得快樂,這是成年后看《小王子》學會的,當圣埃克蘇佩里把成年之后我的一個個壞毛病放在第325、326、327、328、329和330號小行星上用故事講出來時,才明白世上的煩心事,皆是庸人自擾,純粹一些,像個孩子一樣更容易獲得快樂!
小時候父母在外做生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奶奶特別兇,挨了她不少的打。印象中她一直是個厲害又強勢的人。從來沒有想過這么個兇惡強勢的大人,有一天會爭的離開我,再也回不來了。
奶奶去世后一個月,在去往巴厘島出差的飛機上,胡賽尼在《追風箏的人》里描寫到阿米爾父親去世的片段,眼淚崩塌,在萬米高空上捂著心口壓抑的大哭,這么個強大的,撐起我們世界的人走了,再也回不來了。
之后閨蜜和她先生移民澳洲,第二年,叔叔去世,悉尼凌晨4點,坐飛機、轉高鐵、轉汽車回到縣城,跪在她父親的靈位前,哭死過去,她先生痛苦不已。
那天晚上,我陪著守靈,同樣經歷過的人,明白這其中的愧疚、悲痛和絕望。
克萊爾的《擺渡人》,單身這么多年的心路歷程,如果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曾幾何時,
直面困難,
選擇過逃避,
也選擇過妥協,
然而,
當陷入絕境無處可依之時
奮力一博
竟渡了自己
很多時候安全感缺失
內心不踏實,空虛洶涌而至
曾經渴望生命當中,
有那么一個人,
溫暖了歲月,
撐起一片天,
往往天不遂愿,
幾經輾轉,
歲月輪回,
跌爬滾打,
奇跡般的發現,
所謂的安全感,
來源于自己
愿你筋疲力盡之時剛巧有樹可依,
如若不然,
就強大到
沒有軟肋!”
內心如此空乏,就像人會感冒發燒一樣,心也會生病。在我殘缺空洞的靈魂里,心病入膏肓之時,一本本的翻閱書籍,尋找我的解藥,喂養的靈魂。
依然失眠,只是,不再害怕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