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產品經理、資深高級產品經理、產品專家,這些光輝的職位背后,是對什么能力的要求?
大部分公司招聘時,在JD上都會注明1-3年或者3-5年又或5-10年的產品經驗,仿佛工作時間和經驗成了篩選的硬性條件。
換個角度,如果創業也需要經驗,按照這個邏輯,那些工作超過10年的人創業的能力應該更強、成功率應該更高,而現實卻恰恰不是這樣。現在很多成功的創業者都很年輕,工作經驗也沒有那么豐富,反而那些經驗豐富的職場精英們都在為這些年輕的創業者工作。
所以,具備“高級感”,經驗不是絕對的。你和高級產品經理之間,差的不只是經驗,可能還有這些。
一、思考功能 vs 思考場景
功能全不代表產品體驗好,從功能覆蓋面去思考產品,會進入一個堆砌功能的誤區,把產品功能的完整性作為用戶體驗的衡量標準,最終只會設計出一堆用戶根本使用不到或者使用非常低頻的產品功能。
“場景”是一個已經被說爛的詞兒,用戶場景、產品場景,我們在做產品時也會不斷強調要注意場景,最后卻也只是說說而已,沒有把對場景的思考落實到產品設計中去。
舉個栗子,針對電商拼團業務,在設計中會有兩個角色,分別是團長和參團者,團長發起拼團,參團者加入團長的拼團。
分別從功能和場景兩個角度來分析和設計上述需求,初級產品經理和具備“高級感”的產品經理會分別這么做。
初級產品經理版本:
先分析發起拼團的業務流程,設計對應的產品功能,把能想到的與商品拼團相關的功能都考慮進來。此時,運營提了一個需求,參團者需要能夠在產品中關注團長,讓參團者和團長建立社交關系。產品經理一想,覺得邏輯成立,然后把這個需求做上了。
高級產品經理版本:
梳理主線業務流程,圍繞團長和參團者分別定義出關鍵用戶路徑,暫不考慮分支路徑,形成基于主線業務流程的產品閉環。運營同樣提了在團長和參團者之間建立社交關系的需求。產品經理一想,沒有采納這個需求,因為在拼團業務的場景中,無論是團長還是參團者,都是圍繞商品展開的,以交易為業務和產品閉環。雖然也有兩個角色,但社交屬性是非常弱的,并不屬于關鍵用戶路徑。并且,以商品和交易為主的電商業務場景和以關系和互動為主的社交業務場景存在天然的屏障。
思考功能,只是在做對的事情,思考場景,是在做正確的事情。
你和高級產品經理之間,差的一定不只是經驗!
二、解決點的問題 vs 解決面的問題
產品從0到1,對產品經理而言,哪個階段最困難?
一定是給產品建立骨架和結構的階段。
微信的產品結構從第一天起就是現在底部的四個tab,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微信已經添加了很多功能,但是基礎結構始終沒有變過,成功的將復雜性隱藏在簡單的結構之下,用戶在一種始終熟悉的感覺下體驗著不斷變強的微信。
另一種情況,產品在演變過程中,隨著需求的不斷豐富,產品逐漸變成一個“仙人掌”,被各種功能扎得面目全非。
這兩個例子中,前者是在解決“面”的問題,后者是在解決“點”的問題。
“點”代表的都是個性化問題,對應的都是定制化解決方案;“面”代表的都是系統化問題,對應的都是系統化解決方案。區分高級產品經理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是否具備系統化思維,簡稱全局統籌。
拔高一個層次,每個產品都有它的使命和基因,服務于誰,用什么方法給用戶解決了一個什么問題。就像一個人一樣,具備多重性格的人會被定義為精神異常群體,產品也一樣。一個服務于割裂場景和用戶需求的產品,一定是一個無用產品。
借助系統化思維,解決“面”的問題,以全局統籌為標準,判斷任何一個產品需求都得從產品使命和基因,也就是產品定位出發。從“點”的角度單看任何一個需求都是合理的,如果產品視野再高一點,你一定會看到什么是對的,什么是正確的。就像前文的例子中,社交屬性在電商產品中只是對的,但不會是最正確的。
解決“點”的問題,只是在做功能,解決“面”的問題,才是在做產品。
你和高級產品經理之間,差的一定不只是經驗!
三、理解流程 vs 理解人性
“用戶不會按照你的設計去使用產品”。
很多時候,我們只能理解自己,不能理解別人。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時難免帶上個人主觀意識,把自己當成用戶,其實是自己塑造出了一個形象,以為那就是自己,然后為這個形象去設計產品。
產品經理對流程、對邏輯應該是駕輕就熟,正是因為太擅長,所以會把擅長當成優勢,利用這種優勢去設計產品,出來的只會是一個邏輯嚴謹的軟件產品,并不會是一個用戶產品。
微信朋友圈是看的人多還是發的人多?每天看而不發的用戶是一種怎樣的群體心理,每天發而不看的用戶是怎樣的群體心理,或許還有一類人,對被點贊和被評論的消息更為關注。朋友圈的設計構建了一個小范圍的圈子,相互是好友可見,這種社交關系在現實社會中也存在,產品化后的效果讓用戶把現實體驗移情到了產品中,這種洞察人性的設計讓產品具備極強的生命力。
設計朋友圈的功能流程一定不難,得出流程前的工作卻很難,理解群體心理,人的炫耀感和偷窺感是人性的最直接表現。
理解流程,是在做軟件產品,理解人性,是在做用戶產品。
你和高級產品經理之間,差的一定不只是經驗!還有做正確事情的場景化判斷能力,還有界面“面”上問題的系統化思維,全局統籌的能力,還有理解人性的深度洞察力。這些“高級感”的獲得,不取決于工作經驗、不取決于時間,取決于深度思考的能力,以及獲取和建立新認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