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大事年表
1901年 創辦私人診所,出版第一本著作《裁縫行業的健康手冊》。
1907年 《器官自卑及其心理補償的研究》出版。
1911年 與弗洛伊德決裂,成立“維也納自由精神分析協會”。
1912年 《神經癥的性格》出版。
1914年 《治療和教育》出版,創辦《個體心理學雜志》。
1930年 從哥倫比亞大學辭職,出版《兒童的教育》、《生活的類型》和《問題兒童:作為在特殊案例中分析的困難兒童的生活風格》。
第一章 自卑早年
第二章 結識弗洛伊德
第三章 另立門戶
在這個階段,阿德勒和他的同事也會給年輕的父母上課,講述如何運用個體心理學的知識教育孩子。個體心理學的教育藝術在于完全理解孩子,避免權威性對其性格的發展帶來的困擾;父母使用間接的方法,不強迫孩子,盡力引導孩子走上康莊大道。當孩子顯示了積極的適應性、樂觀、勇氣、自信和社會興趣,學會了合作和奉獻時,父母才真正完成了任務。父母在兒童心靈里繪制的無條件信任的圖畫會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兒童不是出生時就帶有完美的性格特質,但是卻形成了與生俱來的能力,提供給教育新的創造性力量。個體心理學的教育任務就是指導兒童形成必要的能力,發展成為受人喜愛的性格模式,為正確和勇敢地解決生活問題做好準備。
阿德勒在兒童心理學方面所做的工作,對社會民主黨在維也納掌權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阿德勒一方面越來越關注兒童指導中心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不斷拓展研究的主題。
阿德勒不僅通過公開講演獲得了更大的影響力,其早期著作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第四章 走向世界
第五章 后阿德勒時代
第六章 千秋功過任人說
一、開辟了心理學的新天地
對精神分析心理學的影響。從歷史的視角看,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代表著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的過渡或轉變。
其次,個體心理學提高了自我在精神分析中的地位,使自我成為精神分析研究的重要內容,并為自我心理學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礎。
阿德勒重視意識本身的作用,認為人是自己生活方向的創造者,個體從童年早期的經驗中就形成了為自我而奮斗的基本模式。
阿德勒對個體的自卑及其補償、追求優越、社會興趣、創造性自我等的研究就突出了完整的人與社會的相互作用,試圖全面地研究人。雖然這種研究仍然過多地停留于主觀,但無疑開創了精神分析的整體論先河。
二、開啟了心理治療的先河
阿德勒治療強調家庭排序是被家庭治療師借用來的一個主要概念。與家庭治療一樣,阿德勒的方法是整體性的。家庭治療中的一個主要武器即悖論的運用在阿爾弗雷德·阿德勒那里有其根源。……即興發揮的自由是家庭治療的一個特征……在阿德勒那里也有其根源。……阿德勒強調改變意識、積極性和能力。這是家庭治療的典型特征。
阿德勒治療強調行為的社會內容,個體在他或她的關系中的嵌入性,以及當前環境和未來目標而非童年期未解決的問題的重要性。阿德勒心理治療和家庭治療都對人持有整體性觀點,強調有目的、有意識的選擇。阿德勒在關注發展家庭實踐的同時,努力開創了一種兒童指導運動,同時關注改進養育實踐,這表明他的興趣超越了個人而轉向了家庭功能。
三、開創了教育的新觀念
個體心理學重視教育的作用,認為教育最重要的目標是培養兒童的合作能力,訓練他們成為社會的合格成員,積極主動參與社會生活。阿德勒曾說,“兒童的可教育性得自于他先天的、分化了的和成長著的社會興趣的廣度”,而社會興趣正是一種必須加以發展的潛能。
阿德勒重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出生之日起,個體就必須接受家庭教育,最早的影響來自母親,母親不僅是孩子生存的依靠,也是孩子合作能力的啟發者,是母親搭起了孩子通往外界的橋梁。母親通過言傳身教,教育孩子如何發揮潛能,與別人建立良好關系,促進人格健康發展。父親的教育不只是鼓勵孩子如何適應環境,而且要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這種影響往往持續子女的一生。許多孩子在一生中都把父親當作偶像,孩子的責任感在很大程度上與父親的教育分不開。
阿德勒認為,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在4歲或5歲就形成并固定下來。父母只有從早期就開始訓練兒童,才能使他們形成對職業、友誼和愛情的正確態度,形成自信、樂觀、勇于探索等良好的個性特征以及善于與人合作的能力。阿德勒還指出,父母在培養孩子合作能力的過程中要注意:首先,要營造美滿的婚姻生活。對孩子而言,婚姻不美滿的情境是危險的。如果母親覺得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把父親留在家里,她就希望完完全全地擁有孩子。也許父母雙方都會為個人的利益把孩子當作爭執的焦點。他們都希望孩子依附在自己身上,愛自己勝過愛對方。在這種氣氛包圍下的兒童,是不可能訓練出合作之道的。其次,父母必須合力協商有關孩子教育的每件事情,使孩子覺得父母是平等的、合作的,這樣他們就會對與他人的互助、合作有良好的準備。最后,父母不應該在家庭中過分強調自己的成功,也不應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艱難、世道險惡,這會使孩子泄氣、自卑,或是產生對社會、對他人歪曲的看法,不利于社會興趣的形成和發展。
(俄狄浦斯情結即是戀母情結,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