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去了躺無錫,@芊芊 導游做的很棒,為了感謝人家。打算送她一個筆記本。我就在覺上找到了那個好看的筆記本。可是覺項目的時間到期了,我就去他們的淘寶店買。故事就此發生生了。
當我選擇完商品然后去淘寶服務費的時候,突然用黃色標記著,店家沒有開通什么信用卡支付服務,讓我支付1%的手續費。看著那黃色,腦袋中突然閃現一個詞『狗屎』。這個時候我第一想到就是聯系客服看看客服的反應。
客服給我的大體解釋就是三種
第一種:淘寶做的是平臺,這是商家的行為
第二種:這費用是支付寶收的請找支付寶
第三種:你找銀行問問
對于這兩種的解釋我個人的理解,從用戶體驗角度出發
不管你做的是平臺也好,做的自營也罷。用戶覺得我就是在你這消費,你要問我收手續費,這是“倒退”。好比我去銀泰買東西,銀泰從來沒有收過我一分錢的手續費。想象一下如果你去銀泰繳費的時候他告訴你我們要收取1%的手續費,買東西的人什么心理的感受,完全有可能放下東西就走了。帶來很差的用戶體驗。
本來開開心心的購物,因為這個手續費搞的心情很糟糕。
這個時候銀泰解釋:因為他們加盟的商家沒有開通信用卡支付....用戶肯定不會聽你的解釋,只會有一個感覺你們的商場好次,以后少來。這個問題發生在淘寶也是一樣,消費者心里會認為淘寶服務真爛(不過有的人不在乎在1%的)。就如同很多人覺得淘寶購物,體驗很差,可是不得不去。用戶是不得不去而不是我要去。這個時候只要有第二個人稍微做的比淘寶好,淘寶就會大量的流逝客戶(雖然這是不可能的暫時)。
物流,手續費,商家等等使得淘寶臭名遠揚....
第二、三種解釋:完全就是一種不負責的推脫,本人意見遇到過,支付寶和淘寶之間相互踢皮球。難道真的淘寶拆分25個部分,對外的客服也需要分開嗎?這個用戶帶來很差的用戶體驗。消費者怎么知道問題屬于哪個部門呢?難道以后淘寶也要被人評價說:華為的手機是給工程師用的。
PS:淘寶的服務真的很差,推薦系統的算法好爛(不是買過內衣,滿屏幕都需要推薦內衣的)。這些jd就比淘寶強了很多。我改變不了世界只能在這發發牢騷了。當然最后我還是更改了賣家,詢問『覺』上的聯系人問他們其他的代理商家,雖然貴了但是我還是選擇沒有手續費的。結束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