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看到張曉文同學在簡書談老版西游記(電視劇)的問題,除了他談到的難以超越的原因之外,筆者還想補充一點:這玩意兒出來得早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不單西游記如此,很多所謂的經典名著也是如此,并不是因為它本身多么好。老屋鬧鬼,樹老成精,唯老耳。在上世紀的80年代,電視劇方面,人們沒有多少可供消遣的精神食糧,于是每個電視劇一出,幾乎都為經典。這也是現在我們少有經典的原因——可供人們選擇的東西太多了,簡直可以用泛濫來形容,如今想要傳世,未免是說夢。
說到電視劇西游記,我也想說說三國和紅樓,說實話,新版三國是電視劇版的四大名著里我看過的最好的一部。
87版的《紅樓夢》拍成了趕廟會,就看到花花綠綠,一場接著一場,像是演話劇,我承認演員都是極好的,都在《紅樓夢》上傾注了心血,但無奈,《紅樓夢》是最不適合拍成電視劇的;《西游記》老版的簡陋不用說,新版的除了特技電腦技術外,和老版比并無可稱道之處,吳承恩同學的《西游記》其實是適合唱戲或演話劇,一個個的短篇故事,只不過用取經這條線索穿起來罷了,因此電視劇就沒有連貫性,在結構上就很單一;《水滸傳》拍成的比較晚,實屬一般。
老版的三國太拘泥于羅貫中的原著,且活在新時代,電視劇的歷史觀卻還是宋明者流。我承認當年為《三國演義》電視劇著迷過,但那只是一個精神匱乏的結果。
現在一比較,就能看出新版三國的優點來,實屬佳作。值得稱道的是片中的歷史觀,不再拘泥于傳統觀念,而是把曹操作為主線,再者值得叫好的就是編劇,編劇依照三國的故事,但依然沒有拘泥于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總之,這是一部有創新意味的電視劇。
還有值得一說的,就是臺詞,的確很優美,不再采用老版三國半文半白的臺詞形式,而是拋開羈絆,放開來寫。從臺詞中多用四字來看,臺詞作者的確是喝過墨水的,非泛泛之輩,然而世上沒有完美的東西,臺詞硬傷也不少,主要是“穿越”——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口蜜腹劍”這類詞語竟出現在了三國時期,而且這類例子不少。當然,如果你對于文史毫無研究,你發現不了什么,所以一般觀眾并沒有覺得太不妥。
新版三國的故事明顯緊湊了,因此敘事稍顯緊張,缺少遠景特寫,這可能是資源問題,估計是導演不想拍那么多集的緣故。另外一個遺憾是武打動作不太好看。所有的遺憾,歸結起來是瑕不掩瑜。新版三國就我來看,是很不錯的。
幾乎是同時出來的、同樣是名著翻拍的就是新版的《紅樓》,之前我還對老版紅樓頗有微詞,以為拍成了趕廟會,但我看了新版紅樓的前幾集后,我不禁要贊嘆老版真他媽經典。如果說新版三國成功,那么新版紅樓就爛得一塌糊涂。
首先令我受不了的是劇中旁白,一個內分泌失調的中年男人的聲音,時不時地在你進入劇情(如果還能進入劇情的話)時冷不丁地響起,這聲音好有一比,就是2010南非章魚杯的嗡嗡祖拉。
其次是演員,形象氣質一點兒沒有出色之處,這哪像紅樓夢中人啊,網友說,陳曉旭版的林妹妹的是天上來到人間的,而新版紅樓的林黛玉是從天上人間來的,概括地一點兒都沒錯。賈寶玉瘦瘦的,完全是一營養不良的孩子。再者,演員的表演能力也太差,那些臺詞完全是背下來的,沒有生活化的情緒,表演功力同老版不是差了一個級別。
當然,至于雷人的新版紅樓劇風格和背景音樂,在它諸多缺點下面,就顯得不是缺點了。新版紅樓劇在傳達這樣一個信念:我們可以做得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