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22
一.主要內容
? 復課的課例探討
二.我的參會感受(關鍵詞)
? ? 用心? 有規劃? 合作? 幸福感
三.我的收獲總結
1.一課一案(課例研究要繼續開展,一堂課就是一次課例研究)
重點體現三個方面( 教案中體現)
開課? 非常重要,要根據學生年齡、內容設計開課;
時間分配? 非常重要,在備課的時候要考慮清楚;
教學活動組織形式要跟著重難點去對照,再看備課是否合理。
2.及時收集和整理學生作業和反饋
3.使用中發現了復課建議中的一些問題反饋給對應的老師
一、二年級反饋至 楊艷老師
三、六年級反饋至 曹陽老師
四、五年級反饋至 秦勤老師
4.整合課可以從“尋找共同目標”和“連接點”著手。
四.在使用復課建議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難及解決方法
最主要的困難:學生思維參與度低,興趣沒有被激發,學習效果不好。
課堂主要表現:對上節課復習過知識答不上,課堂上學生眼神迷離。
分析:以看視頻為主的復習方式,學生知識作為一個旁觀者,并沒有參與。這類似看電視、電影,觀眾的參與成本很低,學生與視頻內容的互動方式非常簡單,基本上只需要完全被動的坐在那不動就行了。
解決思路:升級課堂的吸引力,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還要不停的互動,不停的思考,讓學生不僅能按照教學設計的方向行動,又能讓他們感覺到實際上是他們在掌控一切;既要讓學生感受到有挑戰,又不能讓他們喪失信心。
解決策略:1.采用布置任務,提問解答,實驗等方式提高師生、生生與教學內容的互動性,視頻只作為教學輔導
? ? ? ? ? 2.課堂教學在把握目標的前提下,及時根據學生的反應做調整,帶領學生融入課堂
? ? ? ? ? 3.能用材料盡量用,即使是演示,也能聚焦學生注意力
? ? ? ? ? 4.用聲音,語言展示教學熱情
? ? ? ? ? 5.和班級搞好關系
舉例:《米飯、淀粉和碘酒》這一課,課堂目標是:指導米飯在口腔里與唾液作用會發生化學變化,知道淀粉遇到碘酒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新物質是藍色的,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測食物中是否富含淀粉。
這節課在線上我已經發了學習視頻,所以作為復習課,以看視頻,做練習的方式,但課堂效果并不好,學生的學習熱情很低。
調整后的某些環節我這樣做:
1. 交流任務引入,提高參與感
? ? ? 給每個組發一團米飯,討論并記錄關于米飯他們知道的,他們想知道的。
? ? ? 通過這個環節,我能了解到學生線上學習的效果。(學生能回答出米飯中含有淀粉,有的學生能照著書說出咀嚼后能嘗到甜味的原因,但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
2.實驗提高興趣? 雖然學生已經知道可以用碘酒檢測淀粉,我讓每個組的孩子親自體驗了一盤,我發現即使學生很熟悉這個實驗,也知道實驗結果,但他們在實驗觀察時依舊興趣盎然。從這件事我認為
科學課堂不需要搞神秘,也不需要總挑一些學生陌生的知識或方法呈現,“8020”原理確實有道理,在百分之八十的熟悉事物中學習百分之二十的新東西,學習興趣和效率是較高的。
從熟悉中發現新東西是學生的本能,如果教師能利用這種熟悉,指向性引導,不僅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更能提高學生對熟悉事物的多方面關注度。
3. 視頻輔助解答? 在學生經過思考交流實驗的基礎上,我播放了視頻的講解環節。單純的放視頻進行復習,回過這一次,孩子們聽得非常的認真,在總結階段,學生也能夠用自己的理解來進行總結。
最重要的是這一節課,我們都感覺很愉快。
關心學生,融入學生群體,理解學生的言行,很幸福,這周雖然很累,但真的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