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芳文】
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是一本萬利的投資。
《教養在生活的細節里》,作者洪蘭、蔡穎卿,通過兩人輕松、智慧的對談,向我們揭示了:教養不是方法論,而是生活本身;教育、教養的過程本質是通過日常生活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過程。
一、以身作則是教養的原則
欲教子先正其身。——孔子
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單位,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的模仿源。孩子最初的行為習慣都是從父母那里學來的。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首先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因此,教養孩子一點都不難,只有一個原則,那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則:你孝順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以后就會孝順你;希望孩子成為有較高社會公德的人,你自己首先必須成為這樣的人;要求孩子積極進取、堅強樂觀,你自己也要率先垂范;凡是你不要孩子做的,你自己也不要做,僅此而已。
著名籃球明星科比就是一位以身作則的好父親,因為他懂得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領孩子成長,用自己的能量感染孩子。為了給女兒樹立榜樣,他退役后,并沒有松懈,仍然堅持每天凌晨四點起床訓練。
“孩子們平時是看不到你工作上的努力,我去辦公室、去工作室,她們都看不到我的努力。所以你該怎么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就只能通過訓練。當我每天早上起床時,我也讓我女兒凌晨四點起床,我15歲的女兒。她在去學校之前會和我一起訓練,這就是父女之情。”
想要讓孩子變得優秀,最應該改變的是父母自己,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對孩子說無聲的語言,做有形的榜樣。
二、愛與陪伴是教養的良方
曾有人問比爾·蓋茨的父親是如何教養出這么杰出的孩子,他說:“我也不知道,我只是陪伴他們,不錯過他們生活中的大小事。”(Show up, being there for them.)父母誠心的陪伴是孩子最大的精神鼓勵,它帶給孩子的不只是安全感,還有肯定,這是金不換的道理。
教養的最好良方就是父母溫暖的愛與陪伴。沒有父母的愛與陪伴的孩子,身體是長大了,但心理會生病。
張愛玲,自小就生活在沒有愛與陪伴的家庭中。母親忍受不了三觀不合的丈夫,在張愛玲只有三四歲時就出國留學,后來直接與她父親離婚。父親從不關心孩子,總是將生活的不順發泄到孩子身上,對張愛玲拳腳相向、又打又罵。母愛的缺位,父親的拳頭,讓張愛玲從幼時起就缺乏安全感,性格變得孤僻而冷漠。
童年時缺乏愛和陪伴的張愛玲,內心是一個脆弱的小女孩。父愛的缺失,注定她只會愛慕成熟的、比自己年長的男人。因此,她選擇了比自己大15歲的胡蘭成,并且卑微到塵埃里。然而,這份愛情,讓張愛玲付出了太多太多。
正如阿德勒所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缺愛的人,一生都在尋愛。因此,父母應該盡力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讓他在愛與陪伴中長大。研究發現,這與孩子長大后人格的形成以及遭遇挫折時的反彈力也有很大的關系,得到的愛越多,抗挫折能力越強。
三、好好生活是教養的目的
好好吃飯
“有沒有教養,吃一頓飯就知道了。”
飲食最容易顯現個人修養,也是中外教養最一致的觀點。小飯桌,往往能看出一個人真實的品性。然而,人受環境的影響很大,桌上放瓶鮮花、鋪張桌布,擺好碗筷,吃相自然文雅起來;拿著洗臉盆盛飯菜、蹲在地上吃,再好的菜肴都被糟蹋了。
因此,請好好教導孩子吃飯的禮貌,并從中傳遞給他們美的概念。要知道,孩子吃飯沒禮貌時,別人罵的不是他,而是你,因為人生下來便要吃,這個習慣是從小養成的,父母責無旁貸。
好好說話
好好說話是教養的重要體現,也是學習尊重最好的開始,這種美感得從生活應對教起。作者舉了幾個孩子日常對話,來說明好好說話的重要。
小朋友在廚房工作,一個孩子問另一個說:“這個夾子要放在這里嗎?”原本很簡單的“是”或“不是”,在孩子口中卻變成了充滿挑釁的“要不然咧”!
一個姐姐跟妹妹說:“你把這個盆子拿去廚房。”聽到的答案不是“好”或“不行”,而是:“為什么一定是我?”
大人的“言”教,是培育孩子說話素質的重要養分。孩子們說話,都是先模仿身邊環境的用詞與表達方式,但他們并不知道這些說法是否正確。作為父母,如果我們聽到孩子說話有任何不當,除了主動告訴他們此處不對之外,還要同時指出怎么說會更好,日常的句型與應用會慢慢累積成他們自如的談吐。
好好干活
我們不知道自己是誰,直到我們發現自己可以做些什么。”? ? ——美國作家瑪莎·格蘭姆斯(Martha Grimes)
作者認為,孩子是家中的一分子,幫忙家務是天經地義,不贊成給孩子酬勞,一給酬勞就變成了雇傭關系,不給錢就不再肯做了。
做家務是一項基本的生存技能,也是培養孩子吃苦精神的重要途徑。從家務的基本貢獻,讓孩子體會自己也有愛人的能力。
服務他人的心無論如何都得從家庭扎根,這才是正確永久的,也才能一代傳一代。孩子在小的時候也許會先視家務為勞苦,但只要持續地帶領,幫助他們了解,透過服務能傳達對彼此的愛,有能力去愛人的孩子,也才會感受到被愛的美好,這是一體兩面的教育。
好好閱讀
梁實秋先生說過,“讀書是最簡便的修養方法”。
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愛閱讀的孩子永遠不會孤獨。因此,父母有責任、有義務將孩子培養成為“小書蟲”。
然而,在作者看來,閱讀是好事,但責任和紀律優先,不可以因為閱讀就不守規矩。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不是喜歡的、好的事情都可以無止境地做,要顧慮到別人的感覺,也要看自己有沒有盡到本分。孩子若是真心喜歡閱讀,不會因為被中斷了而不讀,他反而會更快把該做的事做好,迫不及待回來再讀完。
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也是很重要的教育。不能讓孩子以“喜歡閱讀”為由,任性規避應盡的責任。
教養,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每一位家長都應傾盡全力傳授孩子這筆財富!
九洲芳文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