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網上討論婦女節和女神節的區別?被點贊最高的留言是,把買花的錢拿去買菜,這是婦女節,把買菜的錢拿去買花的,是女神。
莊子在逍遙游中描述他心目中的女神是這樣的:“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p>
世人不是神人,無法靠吸風飲露活著,所以大多數時候,達則大興土木興建花園,比如大觀園,窮時,還得將花園改成菜園,比如探春搞改革,從大觀園中的一草一木中探尋經濟價值。
民國名媛、曾經的復旦?;?、著名的外交家顧維鈞的夫人嚴幼韻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占領馬尼拉時,她的丈夫楊光泩與七名中國外交官慘遭日軍殺害,她帶領遇難外交官的遺孀和孩子克服重重困難,在馬尼拉頑強地生活,這位出身豪門的千金小姐將大使館的草坪改為菜地,帶領大家種菜、養雞、養豬,挖水井,腌咸菜,自己做鞋、做醬油、做肥皂,一直堅持到日本戰敗投降。
當草地改為菜地,或許意味著人們放棄理想,向現實生活進行妥協,當然,有時也為了表達一種積極入世、注重實用的態度。
奧巴馬甫一入住白宮,奧巴馬夫人米歇爾便將白宮草坪改了菜地,和大家一起種菜,還用地里收獲的蔬菜招待各國來訪政要。離開白宮時米歇爾還專門對菜地進行了安排,留了一筆??罟┤粘4蚶碇谩?br>當然,不是所有種菜者種的都是菜,種菜背后,還有很多別的東西。
比如說,歷史上,有很多名人種過菜,張之洞任總督時在官署里種菜,種的不是寂寞是清廉為官的人設。
文學作品里更如是,魯智深客串過種菜的。但他并沒有親自參加勞動,而是每天與一眾潑皮飲酒練武,偶爾撥樹。菜園在小說里充當了一個背景板的角色,魯智深來大相國寺種菜似乎就是為了認識林沖,引出后面一系列事情。
或許有人認為,花園代表著精致而高大上的生活,過于理想主義,而菜園則是現實主義的代表,是平凡而實惠的所在。其實也未必盡然,理想主義有理想主義的美好,更有其存在的必要。花園并不像人們想像中那樣高冷,或許因為它是大自然縮影的緣故,其實自帶著一種溫暖而治愈的力量。
美國女作家弗朗西絲·霍奇森·伯內特創作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品《秘密花園》便講述了這樣一個溫暖的故事。
性情孤僻的小女孩瑪麗?倫羅克斯因父母雙亡,不得不去姨父家生活,在神秘陰沉的大房子里,小女孩一點也不快樂,但某天瑪麗無意間闖入了久已禁閉且荒蕪的花園?,旣?、農家小子迪肯和常年被關在陰暗房間里病態的少爺柯林,找到了開啟快樂的鑰匙,柯林的身體漸漸康復,幾個孩子每天過著快樂的生活。
關于花園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做為人類親近大自然的最好場所,花園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到很大積極作用。
雖然當代人去花園已經變得非常方便,但我們對花園的了解其實非常有限。這一點,在讀過法國凡爾賽宮殿花園首席園林設計師阿蘭?巴哈東所著的《花園詞典》后,更令人深有此感。
《花園詞典》可以算得上是一本小型花園百科全書,書中不但描繪了世界上多家著名花園的美好風景,還記錄了許多關于世界上那些著名花園與歷史和名人們之間的故事。在一個深愛花園、深愛植物的園藝家眼中,有關花園的一切都如廝美好。
在一個凡爾賽宮殿花園首席園林設計師筆下,有關花園的一切被客觀而科學的記錄在書里,于是我們得以知曉舉凡長凳、獨輪車、行道樹、梅花型栽法等等各種與園藝有關的事物的由來,了解到柳樹、山毛櫸的藥用價值,以及世界各地那些著名花園的建筑由來,軼聞掌故。
讀過此書,才發現我們以前對于花園、對于大自然的認識何其有限。
周作人在文章中一段關于生活方式的描述被人們廣為傳誦,“我們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
有空,多了解一下花園,常去花園走走,可能算不上是生活上必要的,但絕對能讓我們感到更幸福、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