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以為父母無所不能,后來發現父母并非無所不能,很多事情也都不懂,再后來父母老了,我們也成熟了。我們不斷成長的過程,就是父母漸漸衰老的過程。
我的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大半輩子都在出生的那個縣里生活。除了生病住院去過市里,沒去過更遠的地方。他們有著中國最普通農民的狹隘,也有農民的勤勞、淳樸和善良,還有對子女的深深的愛。
我小的時候,家里物質條件很貧瘠,家里有好吃的東西,父母自己舍不得吃,都讓我吃。一年到頭都舍不得給自己添幾件新衣服,每年卻總要給我買很多新衣服。家里干農活的時候,父母很少叫我去幫忙,都是讓我留在家里看書看電視。有時我過意不去,跟過去幫忙,每次都是干了一會,就被父母叫到大樹影子下休息。我在學校里得獎,成績考的不錯時,是父母最開心欣慰的時候。后來他們又是拼命工作、節衣縮食的供我去讀書、蓋新房子。
我曾經也羨慕過那些父母是有錢人的孩子,可以很容易的買房,可以生活的很輕松。然而,我的父母雖然沒什么錢,只是個普通的農民,卻把他們能給我的最好的都給了我。
我的父母為我提供了他們能給予我最好的條件,無私的付出了他們全部的愛。可我卻很少回報他們。
我大學和工作都在離家很遠的城市,平時和家里聯系很少。在外地的我更愿意全身心的融入學習與工作的那個環境,很少想起老家那個農村世界,也很少會想起孤獨在家的父母。每次回家,聽到父母不經意間提到我在外地時,他們受過的傷病,生活的貧瘠,總讓我覺得難過而慚愧。
這些年,因為種種原因,工作待遇不是很好,二十六歲了還單身,不僅不能讓父母安享晚年,還要讓年邁的父母為我的未來擔心。而我,為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生活,可能一輩子都很難很好的回報父母,讓他們能過上很好的日子。
很多時候我都很感慨,父母對子女的付出,與子女回報父母的是那樣的不平等。當我們以后結婚、生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我們都愿意跟自己的愛人、孩子生活在一起,卻不愿意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也很能理解這一對待,在他們看來,孩子能偶爾回家看望,能惦記著他們就算很幸福的事情了。
我不知道為什么明知道自己對孩子的付出,絕對遠遠大于孩子的回報,還有那么多人覺得很開心,明明這就是一個很虧本的買賣。大概是因為這就是父母和母愛的偉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