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看一本書《Being Called》,中文名大概可譯為《當你被一種使命感召喚的時候》。書中提到這樣一個觀點:人會被一份工作所召喚,而不只是去找一份工作。這份召喚他的工作,就是他需要完成的使命。
這個觀點很有意思,因為我們通常都不會這樣去理解自己工作的意義。假如人們真的是出于使命感去工作,而不只是混口飯吃;真的可以受到召喚,去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那么,這樣的一個世界還真是值得期待啊。
能夠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這應該是一種“命運的獎勵吧”,起碼你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里,就可以集中力量、心無旁騖地去追求了。孔子說過“五十而知天命”,按照我的理解,天命也就是使命,就是你到50歲的時候,會知道你的使命是什么,這是老天爺給予你的,在五十歲之后,你不用再考慮那么多了,就剩下一件事,完成自己的使命。
所以,我也會常常問自己,我的天命到底是什么?你也可以問問自己(不用等到五十歲):我這一生要完成的天命到底是什么?
《Being Called》這本書中還有一個很有啟發的地方。美國蓋洛普公司(全球知名的民意測驗和商業調查/咨詢公司)在一次大型的社會調查研究中問參與者:你有沒有在生活中感受到一種使命感?
大家先不要看下面的文字,先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在生活中你是否感受到一種使命感?如果有,這種使命感你達成了嗎?
好了,我來公布這次調查的結果:在美國,有50%的接受調查的人覺得自己在生活中有一種使命感,但其中只有非常少的人(不到25%)覺得他們正在踐行這個使命感。這就意味著,有足足25%的人覺得自己有使命感,但無法實現這個使命感。
現在,讓我們想一想哪一種情況比較糟糕:是完全沒有這種使命感?還是你有使命感但卻無法實現它?同時,讓我們想一想,為什么有那么多人有使命感,卻沒有辦法實現呢?通過調查,我們發現人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原因:孩子、家人阻擾、沒有錢等等。
25%的人有使命感,但是現在沒有辦法實現這個使命感,那要怎樣幫助這25%的人去實現使命感呢?
這是一份來自美國的數據調查,我不曉得在國內是怎樣的情況。但我相信很多80后、90后,尤其是90后,大家都在尋找一個自己熱愛的東西,所以,使命感開始變成了一個稀罕的獨角獸,每個人都想去追求這個獨角獸。類比美國蓋洛普的調查數據,我相信國內一定也會有相當多的人覺得自己有這個使命感,他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但偏偏又做不到。
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這里,我給大家提供幾個建議。
Job Crafting(中文直譯:工作形塑)
即你要怎樣做才可以重新調整你的工作,讓你能從工作里面吸取更多的符合你的使命感的東西。
有一個方法是你可以把你所做的事情變得比較符合你自己的興趣。比如,一位超市收銀員,他非常喜歡和人聊天,他就可以把工作變成和更多人聊天的機會,展現他更友好的一面,與顧客增加更多互動,在這其中,他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喜樂。
轉變對工作的看法
即你如何去思考這個工作。
最近,扎克伯格在哈佛的一場演講中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肯尼迪去參觀NASA的時候,看到一個清潔工在掃地,他就問清潔工:你現在在做什么?清潔工回答:總統先生,我正在幫助把一個人送到月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可以給工作賦予更大的意義。即使是清潔工,但也可以轉變自己對這個工作的看法。
調整在工作中的人際關系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是非常需要跟其他人互動的。最近一份研究顯示,一個人對于工作的的滿意度,約五分之一是來自于他在工作里面的一些閑聊時間。而這份研究就是告訴那些老板不要限制員工的閑聊,因為閑聊其實是很多人調解心情的方式。所以,在工作中,你可以去和更多人建立一些良好的溝通關系,從中你可以獲得更深層次的一些好感。
◆◆◆
今日自省:
在工作中你是否感受到一種使命感?而這種使命感你達成了嗎?
我們這周的討論話題是“現在的工作,最終能讓你賺到什么”,如果你想分享你的想法,就請在后臺給我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