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清醒處處是家園;你若迷茫著何處以為家?
一
兩年前,遇見了跑步。跑步真好,跑步是一個孤獨人的單戀,個中歡欣,幸福,勞累,無奈,痛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跑步前,深夜不眠,看韓劇,刷微信,早晨睡懶覺,起個早那就像刀殺自己一樣那痛苦滋味甭提了。每天渾渾噩噩,迷迷糊糊地浪費著大好光陰。自從跑步后,每天早上六點起來,就像去約會那樣的準時,那樣地興奮。一番準備后,跑出了家門,外面還黑,還有些冷,四處一片寂靜,沒有一個人,到了村外,饒安路上的燈光閃爍,讓你感到有些溫暖。跑了兩三公里后,全身暖和起來,這時心情也到了最高峰,天空為我遼闊,萬物陪我生長陡然而生。我踩著輕快地腳步,搖晃在幸福的天地間。仿佛只有自己是最快樂的人。
自從跑步后,雍腫的身材變苗條多了,萎靡不振也變的神采奕奕了,迷茫若失也變得積極向上了,無所事事也變得孜孜不倦了,整個人就像刷新了一遍,世界在眼中也變了一番模樣:青山挺拔綠水溫柔,枝條起舞鮮花妖嬈,眼中的一切都脈脈含情,嬌聲軟語,盡顯美麗。
二
一年前,愛上了漢字,那一個個美麗的漢字,就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宛如塵世間娑婆迷人的女子,誘惑著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我用笨拙的繭手,虔誠地小心翼翼地涂抹著,生怕莽撞的我驚悚了這些安靜的女子。涂鴉一年多,卻依然在書窗外徘徊,
今夜我又來到你的窗外,窗簾上你的影子多么可愛,悄悄的愛過你這么多年,明天我還要前來,多少回我來到你的窗外,也曾想敲敲門叫你出來,想一想你的美麗,我的平凡,一次次舍不得走開。
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夜寒。沉迷在書海中涂鴉,不知不覺夜已深,仰望萬里夜空,明月高掛,四周靜寂,思想早飛進了晉唐,想王羲之怎樣奮筆疾書,歐陽洵如何表現險峻之美,張旭的放縱不羈之狂野……
書海涂鴉舒我心中塊壘,書海涂鴉黑了臉頰白了黑發。書海涂鴉浪費了光陰年華,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是一種幸福。
三
隨著明朝那些事的走紅,王陽明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也走進了我的世界。
年僅十二歲寫出《蔽月山房》: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這是何等思考,何等見識。
二十五歲再次參考科舉,再次落第。他的狀元父親開導他說,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你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
這兩件事我就望塵莫及,更別說平定叛亂的神奇戰功了。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艱難困苦,正是對心性的最好磨礪。”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點題:我心由我不由天。只要此心不動,如何都是安然。”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閑話,管閑事。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臨終之際,弟子問他有何遺言,他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看到此句,我不禁仰天長贊,今生能遇王陽明,我心足矣。
張岱:陽明先生創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
黃宗羲:王陽明可謂‘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東鄉平八郎:一生俯首拜陽明。
胡哲敷:五百年來,能把學問在事業上表現出來的,只有兩人:一為明朝的王守仁,一則清朝的曾國藩。
三輪執齋曾在《答鈴木真齋書》中寫道:“我三十三年前始讀王陽明書,以后信之如神明,今六十歲年,一事無成。然以德為一己追求,有志于求道,三十年來如一日耳。”
岡田武彥:修文的龍場是王陽明大徹大悟,并形成思想體系的圣地…陽明學最有東方文化的特點,它簡易樸實,不僅便于學習掌握,而且易于實踐執行。在人類這個大家庭里,不分種族,不分老幼,都能理解和實踐陽明的良知之學。
世界如此險惡,我們怎樣才能內心強大呢?現實如止浮躁,我們如何走出心靈迷茫呢?命運如何殘酷,我們怎樣獲得幸福人生呢?讀懂了陽明心學,沒有任何人能傷害你,沒有任何事能困擾你。
王明陽的心學是一個太陽,照亮了我人生前行的漫漫夜途。照亮了我的精神家園。我心有光,到處有溫暖,我心清醒,處處是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