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叫你多讀點書,麥肯錫精英卻要限制讀書時間?該聽誰的?

還記得上個世紀末互聯網剛興起那段時間,紙媒、紙質書突然面臨可能再也沒人閱讀的危機,出版市場一度陷入低迷。

可現在回頭看看,20多年過去了,不論是紙媒還是紙質書,不但沒有消亡,反而呈現出更加興盛的發展趨勢。這里有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越來越多人開始享受“閱讀”的樂趣,更有越來越多的人放下了大大小小的電子屏幕,重新捧起了紙質的書本。

就像日本咨詢大師兼麥肯錫韓國分公司創始人赤羽雄二所說:“為什么成功人士工作再忙也要讀書?”他在自己的著作《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中回答:“因為讀書的優點實在太多了!”

比如,可以從書中掌握最實用的知識、可以更全面多角度地審視各種問題、可以發現自己的短處和潛力;又比如,可以培養同理心、激發想象力、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再比如,可以幫助工作上的決策、讓人充滿干勁……等等。

那么,讀書既然有如此之多的優點,是不是意味著讀得越多就越好呢?

赤羽雄二否認了這種說法,他把讀書是否應該越多越好這個問題,進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并且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了區分,這也正是他在《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這本書中分享的高效閱讀方法。

而在我看來,所謂高效閱讀法,就是充分提高閱讀的效率,在有限的閱讀時間和有限的書目中,獲取最大的收益。

作者:赤羽雄二

1.讀書太多有哪些壞處?

讀書固然是好事,但我們首先要搞清楚讀書的目的是什么。赤羽雄二主張在讀每本書之前都先弄清楚讀這本書的目的,然后在閱讀之后,將更多的時間用在書中知識的輸出上。

換句話說,就是要做到“學以致用”,不要“紙上談兵”,不要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讀書”這件事情上,而是要花在身體力行書中的知識上。

就像我的表弟,他從小就很喜歡看歷史書,有時候看得廢寢忘食,但也經常用“我要看書”這種借口來逃避家務勞動。房間總是亂糟糟的,有時候甚至幾天不洗澡洗頭。

再看我自己,雖然我不會像表弟一樣用讀書的借口逃避家務,但偶爾會不自覺地拖延工作任務。

比如,上司安排我寫一份專題調研報告,我喜歡先查閱相關資料和書籍,不到最后期限就不愿動筆,還總是自我解釋說:“相關資料收集得還不夠全面,我再看幾本書去。”

赤羽雄二認為:這樣做既無法保持知識的輸入和輸出的平衡,也無法保持“從書中獲取信息”和“和他人的接觸”的平衡。

顯而易見,讀書太多的壞處有兩個,一個是逃避事務,另一個是逃避社交。《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將這種讀書稱之為“消極讀書”與“逃避性的讀書”。


2.讀多少書正好合適?

既然花太多時間讀書是不對的,那么我們到底讀多少書才合適呢?

赤羽雄二的答案是:把讀書加入你每天的日程表里,提前規劃好你這個月的閱讀量,一旦超過這個量就停止讀書,告訴自己不要用讀書來逃避現實。

比如,如果你的閱讀量已經超過了300本書,或者已經形成了自己特定的閱讀習慣,那么每周讀1本書就足夠了。

畢竟,知識和信息除了可以通過讀書來獲取之外,還有很多其他途徑,比如與他人的交談、比如一趟有計劃的旅行。

又比如,你幾乎沒有多少閱讀量,那么可以結合你的專業領域、工作內容或興趣點,制定每周兩本書或者每月10本書的閱讀計劃,這會讓你在短期內得到很大的提高。

記得我在考研備考那段時間,考綱要求的書一共有8本,考綱之外相關的書則有很多。我給自己制定的計劃是每周讀兩本,一本考綱內的書,一本考綱外的書。計劃具體到每本書一共有多少頁,然后平均每天要讀完多少頁,前面四天讀完一本,后面三天讀完第二本。定好計劃之后,就嚴格地執行,堅持到底,會讓自己非常有成就感,備考的心態也會好很多。

但要記得的是,當你的閱讀量達到300本以上時,就要重新制定你的讀書計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轉化書中知識的實踐行動中!

正如赤羽雄二告訴我們的:在讀書的人中能夠拉開差距的關鍵并不在于讀書的數量,而在于能否將書中內容應用到工作和個人成長中。


3.怎樣做到高效閱讀?

當代社會競爭異常激烈,做什么事情都講求效率。我們每天都要忙于工作,工作結束后又常常忙于家務或應酬,可能你會問我:除了在校學生,像我們這種上班族,要每周讀完1~2本書,談何容易啊?

不,相信我,你一定能做到!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的作者赤羽雄二曾經在號稱全世界最忙的麥肯錫公司工作14年。在這個世界級領先的全球管理咨詢公司里,他做到了保持每月10本書的閱讀量!而且,每當他在工作中涉及新領域的時候,他就會到書店購買15本相關書籍,然后花短短幾天的時間看完,來充實自己在該領域的空白。

那他到底有什么神奇的閱讀方法,來實現如此高效的閱讀呢?我讀完這本書后,總結了幾個我認為最實用有效的方法,下面就與大家一起分享。

黃色熒光筆劃線法

作者認為當我們閱讀的時候,不要一邊讀一邊做筆記,因為這樣會大大降低閱讀速度,而應該直接在書中進行“記錄”,最好的方法就是買一只黃色的熒光筆,在書中重要的內容下面劃線。

因為黃色熒光筆可以在各種場合包括顛簸的路途中做標記,特別醒目,對視力也好,另外如果需要復印的時候,黃色熒光筆劃過的地方也不會印成黑色。

另外,對于特別重要或有想法的頁面,可在頁面右上角折起小角進行標記,方便下次查找。

A4紙讀書筆記法

在讀完一本書后,拿1~3張A4紙(橫放)來寫讀后感。

不同于一般的文字版的讀后感,這個A4紙讀后感只需要記錄要點。左上角寫主題(相當于讀后感題目),右上角寫日期,一頁就寫4~6行,每行20~30個字。內容可以是讀這本書的感受,也可以是讓你印象深刻的內容,或者是你讀完這本書后設立的目標。

圖片發自簡書App

要領是不要去翻書,不用考慮遣詞造句是否優美,只需要寫下讓你印象深刻的內容要點,將寫一頁紙的時間控制在2~8分鐘內!

最后分類整理、收集好這些讀書筆記,它們將是屬于你個人的“知識財富”。

讀書目標檔案冊

除了A4紙讀書筆記之外,我們還要做一個讀書目標檔案冊,這與讀書筆記有什么不同呢?

讀書筆記記錄的是你讀書的感受,它可以幫助你回憶書中內容,也可以引發你的思考,但是目標檔案冊主要是為了幫助你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

這個讀書目標檔案冊主要由四個部分組成,分別是閱讀本書目的、讀后收獲、讀后計劃采取的行動、3個月后的改變。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每周1本書,每個月就能收集4份讀書目標檔案冊,將它們放進文件夾里,三個月后、半年后、一年后拿出來看看,當初的目標實現了嗎?起到一個提醒和督促的作用。還可以在每份檔案冊的最右側對自己的行動進行評價。

比如,可以像下圖這樣用特定的符號進行標記,清晰好記。

加入讀書會,多交流輸出

很多人都有“讀過就往”的困惑,怎么辦呢?在赤羽雄二看來,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強化輸出”。

如何強化?其實很簡單,包括上面講過的讀完后立即做讀書筆記、制定目標檔案都是強化輸出的方法,還有就是與朋友討論、演講、寫書評等。

如果你的身邊沒有志同道合的閱讀伙伴,也可以在網絡上加入各種各樣的讀書會或讀書小組,大家互相監督,互相交流閱讀的感受,這樣能大大加深你對書中內容的記憶和理解。

總之,各種“強化輸出”的方法都可以加深閱讀的印象,特別是人際之間的交流,還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總而言之,讀書并不是越多越好,最關鍵的是要在閱讀前明確目標、在閱讀中懂得思考、在閱讀后靈活運用,努力培養為“行動”而讀書的習慣,只有如此,書中的知識才會真正幫助你實現自我的成長。

我的知識小卡片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