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為父母真的需要好好反思,究竟是自己太過焦慮,對孩子期望過高要求過高,是孩子的行為真的讓人無法容忍,還是自己的包容度不夠高?我們的語言暴力和行為暴力,在讓孩子心傷的同時自己又何嘗不是心痛呢?
? ? ? 許多時候我們循循善誘、諄諄教誨,可是當我們自身的狀態(tài)不佳甚至于情緒低落時,無法用自己往日那愛心、耐心來應對孩子的問題,于是我們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倒向了孩子,而可憐的孩子成了我們的宣泄工具。
孩子的成長總是伴隨著各式各樣的喜怒哀樂,對于孩子身上那些可愛、乖巧的、美好的部分我們總是非常樂意接受,而那些不良行為我們總是心懷芥蒂不愿接受,還會用盡各種辦法努力的修正那些行為,這個過程艱難且痛苦不堪、矛盾重重,當我們無力用語言解決問題時,荒謬的認為只有暴揍一頓才能解決問題。
可是打罵真的能起到管教的作用嗎?
孩子在挨打之時內(nèi)心是充滿了恐懼的、不滿的和憤怒的,可是作為弱小的孩子,怎么以瘦弱的身軀與強大的成人去抗衡呢?往往都是成人獲勝,可是孩子的的情緒到哪里去了,那么結果就是一,不滿情緒被壓抑變成了內(nèi)傷,深藏在內(nèi)心深處,也許若干年后事情已經(jīng)忘記了,但會在潛意識里留下深深的烙印,久久無法抹去。二是,暴力挨揍之后,雖不能與大人抗衡,但今后會采取同樣以暴制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三是,因為與成人力量相差懸殊,只能暫時壓抑,到青春期會多年積攢的情緒釋放出來,變得更加的叛逆。
那么,我們究竟該怎樣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呢?第一,學會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的不完美,不要刻意的強求自己,更不要用自己的觀念來要求孩子按著自己設定的路線讓孩子完美,做最真實的自己就好。第二,態(tài)度溫和而堅定。這七個字看似簡單做起來卻難于上青天,他需要我們意識里對自我狀態(tài)的察覺,需要良好的處理辦法,以及持之以恒的堅持。第三,努力教給孩子處理問題的方法,慢慢的讓方法變成孩子應對事情的能力,當我們處理方法越多,解決問題就越容易,那么我們是不是也更輕松了呢?
寫下這些文字來勉勵自己!只愿自己能溫和堅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