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jìn)一家店,覺得這幾天一直吃腌面,想換換口味,就點了份餃子湯。
餃子剛端上來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是暖的,甜的,因為很大的一碗。粗略數(shù)了一下,有二十多個,只需要六塊錢。我想起家鄉(xiāng)的小飯店,家鄉(xiāng)的餃子,離了外地到梅城讀書后,我再也沒吃過六塊錢這么大份的餃子湯。我感到“良心”和溫暖!
可是,我吃了一個餃子后,便猶豫了,不是餃子不好吃,相反的,餃子甜美新鮮,但我就是下不了第二口,因為里面有很多剁碎的肥肉,吃的時候并不感油膩,如果說我沒看到肥肉,那我可能不知不覺就吃了,但我看到了,下不了口,因為我從不吃肥肉。
老板夫妻人很好,說話間流露出和善。我坐在桌子前,拿著碗筷,不動也不走,我在想,如何能想個萬全之策,不浪費了這碗美食,又不傷了勞動者的心。畢竟,剛做好的餃子,只被人動了一塊,又要把它倒掉,雖然錢過了帳,但仍舊覺得有些不歡,而梅城人最講勤儉,如果你見過他們是如何把東西利用到極致的,你就會明白我的感受了。
難道要硬著頭皮吃下去?不行,我勉強(qiáng)不了自己。
我靈機(jī)一動,想了個萬全之策。我拿起筷子,夾起每一餃子,繞著一圈把餃子皮給啃了,只剩下肉餡,然后把青菜吃了,湯喝光,我盡量把這一大碗變成小碗,讓它看起來盡可能的少,以顯我吃得多,浪費得少。
這是一件很小的事,付了錢買食物,我有權(quán)利選擇怎么對待,也有可能人家老板沒那么靈性,掙錢只是掙錢,不會有這些柔軟的心理。但我覺得我應(yīng)該要這樣。
有人說,所謂的善解人意,就是委屈了自己,讓別人好受,但我總在想,如果一個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想的第一個人永遠(yuǎn)是自己,久而久之,這個人一定會帶上某些自私的戾氣。
我之所以喜歡思考,是因為我常常要提醒自己,不要活成自己曾經(jīng)最討厭的模樣,我不知道我的努力有沒有一點點的效果,但是愚鈍會讓我不安。
也許你會覺得我濫情,對所有人都好,但我心里明白,我是一個有偏愛的人。所謂的成熟其實是一種溫柔,對所有人都溫柔,而偏愛是一種摯愛。
某天,當(dāng)我偏愛的人犯了錯,我不會包庇,我會把你推出去,和大家一起受罰。但是我會和你一起跪下,亦或是,我替你受罰。
偏愛也體現(xiàn)為一種信任,這就好像在一個考場里,大家都要按照規(guī)矩坐,而你不需要對得那么齊,左一個位置也好,右一個位置也罷,因為我相信你,我知道你不會做那些事,這是我對你的偏愛。
我想了很多,餃子皮也吃完了,找個地方寫下這篇文章,呼,還有好多事要做,首先,準(zhǔn)備一下等會的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