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酷啡生活
2016.10.6日對我來說是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在簡書我收獲了我的第一次,第一次被編輯推薦至首頁。
昨天寫的“旅行不是逃避,而是跟自己的約定”在今天凌晨00:21分被編輯推薦至首頁。
“首頁投稿”N次被拒絕之后,終于給我來了這么激動人心的第一次。
在簡書寫作的簡友們都很清楚,其實上首頁根本不能代表什么,這里每天24小時會有很多很多文章上首頁,就算你的文章上了首頁,有可能閱讀量是微乎其微。
但像所有的第一次都那么激動人心一樣,上首頁本身已經讓我非常高興,這種感覺就像在茫茫大海中你尋找到了跟你同一頻率的患難之友,雖然很艱難,但是看到了遠方的那微弱的光芒,一點一點前進。你不知道沿著前方的那個光芒能否上岸,但你已經感覺到了一絲溫暖。
一直專注于寫公眾號,但關注人數一直停滯不前。4月份開了簡書賬號,但中間更新了幾篇之后又不想寫了,直到9月19日開始有周期性的更新,10月4日收到第一次收到陌生人的贊賞,雖然是2塊,但對我來說是沉甸甸的,10月6日終于有一篇文章上了首頁。
截止到目前,在簡書不知不覺也快寫了5萬字,而且還在繼續。
剛開始注冊簡書賬號的時候其實是沖著簡書簽約作者來的。想成為簡書簽約作者需要積累一定粉絲數和喜歡數。
成為簡書簽約作者
如果經過你的努力在簡書上積累了一定粉絲數(2000左右)、喜歡數(4000+)或一定的文章數量(單一專題下40篇+),就有機會成為我們的簽約作者(如何自薦成為簽約作者請看簽約作者自薦指南,申請需經運營團隊全票同意)。簽約作者沒有直接報酬,將獲得官方的認證,并獲得更多的推薦和更多的合作機會。
當時覺得積累粉絲數和喜歡數必須要提高文章閱讀數,所以每一篇文章都投到“首頁投稿”。剛開始幾篇是滿懷希望的等通知,每次都是收到沒有審核通過的消息,感覺好失望。
但是寫著寫著就發現,其實粉絲數、喜歡數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因為我感覺到寫作越來越順手,逐漸喜歡寫作的這個感覺,也逐漸整理好自己的定位,也很喜歡現在想寫什么就可以寫什么的階段。
生活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 - 余華《活著》
通過在簡書這段時間的寫作,總結了幾條經驗教訓,希望能給你一些幫助,也勉勵自己別忘了這初心。
1. 寫作,首先是為自己
我是傅真的忠實讀者。傅真是旅行作家,著有《藏地白皮書》、“最好金龜換酒”、“泛若不系之舟”。
她曾在英國任職投資銀行金融分析師,2011年5月與老公一道辭去工作,告別8年的英國生活,開始間隔年旅行,游歷拉丁美洲和亞洲,16個月后結束旅行回國定居。“最好金龜換酒”、“泛若不系之舟”這兩本書就是他們Gap year的記錄,它不是游記,而是旅行中的所見所聞以及自己的感受。
認識傅真,是有一個閨蜜向我推薦了她的博客。后來通過郵件跟傅真交流發現,原來我們還是校友,同一屆同一學院,而且大學四年里我們倆的宿舍就只隔幾個房間,但當時是沒有交集,后來是文字把我們聯系在一起。
我也想成為像她一樣的旅行作家。
前些天在分答上看到有人向她提問:“作為自由的作家,有沒有考慮走網紅作家或者育兒作家之路嗎?像咪蒙那樣。”
對此,傅真的回答大意是這樣的。“對于作家來說,更需要的是表達,而不是認同。取悅讀者的寫作總歸是不誠實的。寫作是為了我自己。”
寫作,更重要的是表達。寫作,是為了我自己。說到我心坎里了。
過去的幾個月幾乎每天更新微信公眾號,心里想的都是怎么樣才能增加訂閱數,選話題的時候也盡量取悅讀者。
但這樣的結果是,對自己寫的文章越來越不滿足,越來越不想寫了。
寫作,從剛開始的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逐漸變質了,變成給讀者展示的作品。就好像現在我們的朋友圈一樣,到處都是曬曬曬,以至于忘記了哪個才是我們真實的生活。
咪蒙,估計是現在最火的網紅作家,據說她的一條廣告報價都40-50萬。但是現在,我有點不太喜歡她的文章,總感覺缺了點什么東西,已經找不到以前的那個感覺了,或許這就是商業化的缺點,你已經無法真實表達自己,為了認同、為了更好看的閱讀數,你只能取悅讀者,你只能找那些熱門話題來吸引眼球。但是這樣的寫作,真的是作家所愿意的嗎?
不管是寫作還是人生,都應該是這樣的矛盾體。你既需要寫作給你帶來的經濟收入,但也需要寫作給你帶來的心理滿足感、要真實的表達自己,而不是取悅任何人。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這個階段對于寫什么我還是比較自由。希望以后也不要忘記”寫作,是為了自己。“
2.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剛開始在簡書寫作的時候老是想寫爆文(當然,這不是你想寫就能寫出來的),一心想著一個文章就能拿4000個喜歡。
但是像現在這樣人人作者的時代,哪有那么多爆文,而且按自己這個寫作水平離熱文還差得遠呢。
收到了無數次簡書小編的未通過審核通知之后,終于有一天靜下心來仔細閱讀了”未審核通過原因“那篇文章,里面有這么一段話:
用我自己來舉例好了。我的作品人氣量極低,但數量多。剛成為簽約作者的時候,文章數量應該已經過了300篇,但平均下來一篇文章最多就十來個“喜歡”,喜歡數超過100的文章最多就兩篇。直到現在(2016-8-19)我沒有寫過一篇爆文。如下圖所示,第一篇文章是因為連載管理的關系,官方banner推薦過一次才有這樣的數據。第二篇才是我自己的真實數據,我用了一年多時間才積累到這個程度。所以我的數據是見不得人,但我也簽約了。我認為數據只是參考,你的努力堅持,你的專業性才是更重要的東西。
是啊,我們為什么只想著寫爆文,只想著一夜成名,而不想著細水長流呢?如果是寫300篇文章,平均每一篇文章來個十幾個喜歡,就完全能達到簡書簽約作者的條件了。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們都知道這個道理,但還是想看看一夜成名的自己。不要做白日夢了,從基礎開始,一點一點累積,堅持下去,絕不放棄。
3. 比日更更重要的是日寫,而且是用心寫。
剛開始在簡書寫作的時候,我想日更,因為日更覺得很酷,也可以像大家展示“我在很努力“。但對于上班族來說一天能寫作的時間非常有限,或許你每天寫1000字已經是很努力了。但1000字左右的文章無法正確表達一個觀點或中心思想,老覺得文章缺點火候。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日寫很重要,而且你必須要每天寫。
《成為作家》這本書里有這么一句話。當你養成這兩個習慣- 清晨寫作或自己約定時間寫作, 你已經踏上了成為作家的漫漫長路。一方面你的文筆劉暢了起來,另一方面,你學會了控制時間,雖然這只是初級階段。
是的,每天寫只是初級階段,但也是最最必要的,如果你連這個都做不到,那就別談什么作者夢想了。
但是每天寫,都要寫什么呢?這也是我最初的困境。《再活一次——用寫作來調心》給了我答案。
”在不知從何處下筆時,就從自己了解的人和事入手,寫作才會變得簡單,也不會有人說寫得不對。如果要想成為好作家,就必須做三件事:多多閱讀,仔細深刻地傾聽,以及多多地寫。
既然現在孩子離不開我的生活,那我就從孩子著手,寫帶孩子旅行的故事,寫孩子語錄,記錄點點滴滴。
還有就是剖析自己,開始寫日記,開始仔細聽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開始寫讀書筆記,畢竟讀了那么多書,也可以記錄一下。
用心觀察、傾聽之后發現原來讓我一直困惑的孩子,竟然也可以成為我的寫作源泉。周國平老師說過,孩子都是哲學家,這句話真的不假。
做白日夢并不難,難就難在把白日夢轉變為現實,而且還不能犧牲它所有的魅力;不是被動地模仿別人的故事,而是要發現并完成自己的故事;不是寫上寥寥幾頁就被評價其風格或對錯,而是要一段接一段,一頁又一頁地不斷寫下去。- 《成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