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資訊出手:CLJ11771(每天推送最新資訊)主編-為您解答
更多資訊出手:CLJ11771(每天推送最新資訊)主編-為您解答
2017年6月19日,黃賓虹巨制《黃山湯口》以7200萬元在嘉德2017春拍“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近現代”起拍,價格很快突破億元大關,隨后更是以1000萬元的競價階梯上升,在場內多位買家之間展開競爭,現場競買異常激烈,最終以3億元落槌,花落場內中區9027號買家,加傭金以3.45億元成交,為本場估價最高拍品。就在當晚,據網友爆料,拍得《黃山湯口》的是山東雷丁新能源汽車集團。
近年來,企業家斥巨資購買頂級藝術品的新聞屢見不鮮:2015 年,中超電纜控股子公司中超利永花 1.04億元向一名自然人購入了 28 把紫砂壺;2016年,蘇寧集團以 3.036 億元買下《五王醉歸圖卷》;寶龍集團以 1.955 億元競得齊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冊頁》……
近年來,在海內外各種藝術品拍賣會上,中國企業家的身影頻頻出現,他們往往“千金一擲”,購下天價作品,成為收藏的主力軍,改變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收藏格局。
喜好與投資 富豪收藏面面觀
王健林:萬達在近現代中國畫收藏上地位卓著
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林在1990年代初期步入收藏圈,如今他手上廣有中國近現代藝術家的作品,如傅抱石、劉海粟、李可染、潘天壽、黃賓虹、吳冠中等。不僅如此,2013年11月,萬達集團的收藏團隊以1.72億元買下畢加索的《兩個小孩》,此舉宣告了他們收藏西方抽象派經典名作的開始。據悉,目前萬達集團已經收得高更、塞尚、畢沙羅等名家名作。
更多資訊出手:CLJ11771(每天推送最新資訊)主編-為您解答
劉益謙:藝術品也會衍生出市場價值
2016年4月5日,香港蘇富比中國書畫春拍中,張大千晚年巨作《桃源圖》最終以2.4億港元落槌,創下了張大千個人作品拍賣紀錄。經求證,買家為上海龍美術館創始人劉益謙。這是繼2015年他以10.84億元人民幣購下莫迪里阿尼《側臥的裸女》后又一次引人注目的購藏行動。說起劉益謙,最為大眾津津樂道的大概就是在2014年初,他以2.8億港元的高價買下明成化斗彩雞缸杯,刷新了中國瓷器的拍賣紀錄。之后劉益謙在香港蘇富比舉行的交接儀式上,用這只瓷杯喝了一口茶。他說道:“我其實就是用這個方式來表達一下當時的興奮之情。這杯子距今有600年了,當年皇帝、妃子都應該用過它,我無非是想吸一口仙氣。”
王中軍:終極藏家,好東西到手就不撒開
2016 年,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王中軍以2.07億元買下“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的《局事帖》。以往,王中軍對當代油畫和銅雕最感興趣,并樂于將之用于裝飾家居。王中軍的油畫收藏集中于陳逸飛、艾軒、楊飛云、王沂東、袁正陽這樣的當代名家,而銅雕則大都購自歐洲。王中軍自稱是“終極藏家”,也就是好東西到了自己手里就不撒手。
許家印:嶺南大家之作“逢畫必收”
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前幾年剛剛步入藝術品收藏界,就大手筆買下幾幅嶺南畫派畫家的作品。2010年9月,許家印曾以1120萬元的天價買下嶺南派畫家周彥生的代表作《春風含笑》。2011年迎春拍賣會上,他再次出手,以1281萬元買下《風來香氣遠》《東風富貴冠群芳》以及《花鳥四屏》。對擅長于花鳥工筆和寫意的嶺南派大師級畫家周彥生的作品,許家印情有獨鐘,大有“逢畫必收”之勢。
張蘭:現當代藝術作品心理價位沒有上限
“俏江南”創始人張蘭視收藏為享受生活的一種重要方式。她的收藏從美國波普藝術之父安迪·沃霍爾,到中國近現代畫家潘玉良、李可染和炙手可熱的當代藝術家劉小東,臥室中還懸掛著“潘玉良”。對于收藏,張蘭說:“收藏藝術品就像生命的延續,錢是沒有生命的,藝術品是有生命的,用沒有生命的東西換來有生命的東西,我覺得是人生一大幸事。”
更多資訊出手:CLJ11771(每天推送最新資訊)主編-為您解答
參差不齊 企業收藏需要智慧和理性
當下,企業藝術品收藏伴隨著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而發展,是中國藝術市場的中堅力量,是中國藝術市場發展趨勢的風向標。在中國的藝術品收藏市場,以前多是個人行為,或是企業家的個人行為,現在的趨勢是由企業家的個人行為逐漸變成企業行為。
企業收藏的動機是什么?是對品牌進行宣傳,提升文化形象,抑或為了追逐短期的經濟效益?在中國藝術品收藏市場漸趨理性的當下,企業或許將被賦予全新的使命,實現品牌建設與藝術的雙贏。對此,南京博物院鑒定顧問、收藏家蕭平認為,目前的企業博物館的收藏質量參差不齊,目前呈現一種不平衡的狀態:有一些比較嚴謹,他們的真品,價值普遍較高;而有一些很不嚴謹的,收藏品中假的數量偏多。
企業進入藝術品收藏領域,是藝術市場發展的必然,也是文化產業、文化資產發展的必然。“企業進入藝術品收藏領域,對藝術市場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在蕭平看來,當今企業收藏主要呈現出兩種狀態:一種是偏重收藏、欣賞的:他們更注重對美的享受,另一種是偏重增值、保值:把金錢價值放在首位。
“近兩年的藝術品市場不明朗,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存在的變化也比較多。”蕭平說,如果在收藏時思考的方向和目的,只停留在增值、保值這一階段的話是存在一定問題的。對此,他提出了一些建議:“企業可以通過提高職工對美的修養、擴大他們的視野,從提升自己的教育品德、對美丑的認識來鑒別丑惡、虛假的東西,逐步引導其對藝術品、對藝術品市場的認識程度。”
藝術品收藏具有一定的門檻,必要時需要專業的藝術投資顧問來進行測評和引導。對此,蕭平提醒企業藝術品收藏投資者,不要盲目進入藝術品市場,首先要制定計劃、對收藏要有明確的概念和目的,找到有道德、有藝術水準、肯講真話的專家,再進一步收藏。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對藝術品的欣賞,多研究,多欣賞,才能進一步提升企業文化水準。
走向公益 企業收藏的最佳歸宿
縱觀世界,企業收藏的歷史由來已久,企業收藏區別于個人收藏,具有制度性、系統性、專業性、大資本等優勢,能夠更大程度上推動整個藝術品行業發展,推動藝術品金融化企業收藏制度的建設,也會推動國家對企業收藏、免稅捐贈等文化政策的完善;推動收藏與學術結合,成為美術史的沉淀者;很大程度上影響藝術生態價值評估;對企業來說,除了能夠獲得很好的投資回報,更讓企業的文化和精神核心有所提升。
那么企業收藏最終將走向何方?或許最佳的歸宿是公益性質的私人美術館。國際上,一些大財團都曾開設美術館展出自己的藏品,而這些最初由企業創辦的美術館,現在已經成為公有的社會資源。對于企業來說,企業收藏更大的意義在于藏家將拍得的藏品放進私人博物館,面向公眾開放,使藏家的個人收藏變成一種公共服務行為。
此前,王中軍曾表示,他將于2017年在北京建立私人美術館,并坦言做美術館是一個收藏家的終極目標,需要具備充足的資金和力量,在他看來,美術館是一個公益行為,對老百姓和熱愛美術的人士是免費開放的。斥重金收藏拍品的目的也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在自己的美術館里有中國頂級的藝術品。
與王中軍同為超級買家的劉益謙早已在上海和重慶建有3家龍美術館,為了能夠把龍美術館打造成世界級的博物館,劉益謙更是不惜重金以10.73億元拍下莫迪利亞尼的《側臥的裸女》。除此之外,新疆廣匯以及蘇寧集團都在為各自美術館的建設和籌備增添重量級的藝術品。王健林也表示,他會將自己收藏的名畫放在正在建設中的萬達美術館。
法籍華裔吳靜,是一位古董鐘表鑒定師,鐘情古董鐘表、珠寶、雕塑的收藏。她在杭州西湖邊的國際名品街開了一家意大利餐廳。走入餐廳,仿佛進入一個古董鐘表博物館,在餐廳的過道和四周,精致地擺放著她收藏的數百塊歐洲古董鐘表。近年來,她致力于在杭州建設一家公益的歐洲藝術博物館,主要展示歐洲十八、十九世紀古典藝術精品。她的初衷在于,在中國做一個歐洲藝術博物館,讓國人不出國門就可以欣賞到歐洲的藝術名作。她說,“讓孩子們尤其是貧困孩子有一個免費近距離欣賞到國外精品藝術的機會,這是我多年來的夢想。”可喜的是,她的歐洲藝術精品博物館預計將于10月1日在杭州建成并免費開放。
此外,一些企業已不再只局限于開辦藝術品收藏館本身。中超電纜控股子公司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在從事紫砂品收藏、開設博物館的同時,更著力于重構中國傳統紫砂產業鏈,實現以紫砂為代表的,全新“文化+互聯網+金融”的閉環生態圈。
企業收藏向社會公開放,進行文化傳播是一件好事,但業內人士也同時指出,企業收藏需不需要都成立藝術館,還應該打上一個問號。成立藝術館不難,但對于欠缺經驗的企業來說,要運營和維護好藝術館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于目前還不具備成立美術館條件的企業來說,可以通過舉辦藏品展覽等其他方式與公眾進行文化資源的交流和分享。總之,收藏公共化、公益化或許是企業收藏的最佳歸宿。
【分享】“最自私的行為是無私”。當你將有價值的信息,分享出去就是你幫助他人的開始。
更更多資訊出手:CLJ11771(每天推送最新資訊)主編-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