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里說,這個冬季是幾十年中最冷的一個。
所以天生屬于怕冷星人的我,早早便穿上了“秋褲”,算是對嚴寒的一次友好回應了。而往年必須穿出來臭美的羊絨大衣,今年也壓根兒沒了“走秀”的機會,早早地被我雪藏在對寒冷的懼怕中了。
沒來暖氣的那段日子真是煎熬,每天回家第一件事便是檢查陽臺門窗,關好,拉上窗簾,然后迅猛上床,躲在被子里掰手算計供暖的日子;那個時候最最愜意地莫過于,突然手機里跳出一條推送說,“大北京就要提前供暖了?!?此時此刻,如若耳邊再響起一首聽了讓人渾身充滿元氣,空氣里都仿佛回蕩著爆米花香味的歌,那這一夜便再不會在蜷縮中感受到冰冷了。
除了好消息和音樂,還有小區鄰里間的問候會讓人倍覺溫暖。
想起那夜一個人繞著小區跑了近20圈過后,溜進樓下超市買水時遇到的老板。那個老爺爺平時蠻嚴肅的,戴了個度數很高鏡片很厚的眼鏡,透過收銀臺對我說,“天氣這么冷,穿那么少怎么行呢?” 我笑著答道,跑了幾圈就不冷了。他又說,“那也不行啊,你看我們在室內還穿這么多呢,你這樣太容易感冒了,感冒可不是鬧著玩的?!?老實說,那樣的說教我都好些年沒聽到了,爸媽遠在家鄉,鄰里也都是些見面連頭都不會點的陌生人,這樣的“教育”和“嗔怪”真的有點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爺爺,想起了那個縱容我,卻又對我發不出脾氣的書生氣十足的高個兒老人。
還有之前在電梯里碰到的住9樓的奶奶,真心太久沒遇到樓道間無意的搭訕和飽含關懷的噓寒問暖了。那天,那位老奶奶看著我拎著西紅柿上樓,便提起現在的西紅柿可不好吃了,過了季了。住在這樓里幾年了,面對這手指頭都能數得過來的閑聊次數,我極其欣喜地回應著,“實在想吃西紅柿了,不好吃也買一點,解解饞?!?老奶奶又笑著說,“嗯,是呀。這么冷的天兒,做點西紅柿打鹵面也蠻好的?!?“嗯,是呀,”隨著電梯門的打開,我走出門還回過頭對奶奶說,“我到了,您慢點兒哦,回見!” 奶奶呵呵地笑著和我揮手。走廊里又恢復了一片黑暗,可我卻一點也不冷了,趕緊開門回家,用廚房里升騰的熱氣取代窗外的蕭瑟沉寂。傳說中最冷的冬天啊,幸運的我再一次被暖到了。
這幾天我一直在想,那些被費盡心思營造出來的圣誕氣氛和童話般的故事,其實并非只是兒童的專屬。成年世界里的我們,其實有時候更需要疲憊與硬撐之后的深情擁抱和默默無聞的陪伴。
而這看似平淡無奇的問候,和他人隨口而出的只言片語,卻有著冷冬中點亮人心的魔力;也正是這星星點點火苗般的微光,鑄就了凜冽寒風中一個個值得珍藏的剪影,一點點稀釋我們內心的寒氣,讓低頭趕路的我們,眼里充滿了不一樣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