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說的“壟斷”是指市場或資源壟斷,壟斷企業作為產品唯一的賣者,一般是價格的制定者,消費者根本沒有別的選擇。因此在我們傳統觀念中,“壟斷”是不受歡迎的,國家也為此制定了專門的反壟斷法。
然而,無論創業或就業,我們個人其實都希望自身具備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否也可稱之為“壟斷”呢?
①『競爭與壟斷』
從企業角度來說,競爭是價格接受者,為了在市場中站穩陣腳,很多企業不得不采用低價促銷戰略,企業利潤受損,自然難以成長和發展。個人亦如此。
每逢公務員考試,部分熱門崗位的競爭達到了萬里挑一的程度,相關機構和部門會根據競爭者的筆試和面試成績擇優錄用??勺罱K錄用結果會使很多人不服氣:TA不就是口語能力比我強一點,但我書寫比TA好,還有財會相關知識,憑什么用TA不用我呢?
若了解“競爭”和“壟斷”的區別,估計你就不會這么問了。你確實很優秀,但該崗位要求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口語,自然錄用口語最強的,這才是擇優錄用的“優”原則。
所以你應該充分發揮特長,讓它成為獨一無二的壟斷力,如此他人才無法與你競爭。反之,如果你已具備壟斷力,那就應該用智慧的眼光,找到合適的位置發揮所長,而不是驢頭不對馬嘴地參與競爭,最后哀嘆“懷才不遇”。
② 『壟斷力的特征』
培養“壟斷力”很重要,那該怎么培養?方向在哪里?這就需要我們了解“壟斷力的特征”。
001 核心技能
賣煎餅的大媽月入3萬,你認為其核心技能是什么?是餅煎得好?是醬調得好?還是配料給得足?我認為是大媽勤奮肯吃苦。
煎餅的工藝并不復雜,調味醬和配料更是大同小異,因此很難從口味取勝。面對著急填飽肚子、趕時間上班的主流客戶群,煎餅攤的競爭差異就體現在時間上。哪家煎餅又快又好,哪家生意自然好,而“又快又好”的背后,是大媽起早貪黑提前充分準備,是她不辭辛勞地多琢磨多練習,使煎餅程序流水化的同時高效化。
在其位,司其職。只要像大媽一樣,多琢磨找出該“職”上需要強化的關鍵點,然后刻意練習,盡量拉開差距,就有可能始終保持壟斷地位。
002 品牌優勢
月入3萬的煎餅大媽走紅后,很多211、985畢業的學霸們都在感嘆一心只讀圣賢書好多年,竟然還不如擺攤的大媽賺得多。那么普通學校畢業的“學渣”們,難道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蛋糕被瓜分嗎?怎樣逆襲突圍呢?
首先就是要轉變思維模式。既然沒有名校光環加持,那就創造自己的品牌!從杭州師范學院畢業的馬云大大,如今還有誰鄙視他“出身不好”嗎?還有誰計較他不是名校畢業嗎?相反,馬云大大利用自身品牌優勢帶火了母校,回饋了母校!
范冰冰說:“我就是豪門!”有朝一日,希望暫時只是普通人的我們也能自豪地說出:“我就是自己的品牌!”
003 傳播效應
煎餅大媽若不是月入3萬,也不會走紅網絡,引發思考;
馬云大大若不是創造了無數財富奇跡,他和他的母校可能無人問津;
范冰冰若不是靠自己攢足了資本,她的豪言壯語或許只會被當作笑話。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這就是壟斷力帶來的傳播效應,壟斷力越強,傳播得就越廣。
③ 『打造職場壟斷力』
關鍵問題來了!既然壟斷力如此所向披靡,怎樣打造自己的職場壟斷力呢?
001 占領小領域
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化、專業化,在日本表現尤為明顯,據說日本普通公寓樓的家裝,前后進場施工的工人、工種會達十五個以上。
在日本,為什么有人做壽司都能做到世界級別,原因就在于日本的“職人”幾十年如一日地鉆研自己的小領域,對工藝精益求精,最終成為不可取代的“匠人”。
每個人的精力有限,要做到職場壟斷,不妨選擇那些比較小的領域。寧可過小,也不能大,因為在一個小領域里成為第一更容易。
002 擴大規模
科技日新月異,當你成功地占領一個領域,接下來就要逐步打入其他領域,方不會被時代淘汰。
好比阿何老師,既是PPT制作大咖,又是Excel效率高手,還是思維導圖的領軍人物;好比貓老師,開公號,做社群,做飯團……即使都是做自媒體,兩位老師也分別占領了屬于自己的小領域,并利用關聯性拓展到其他小領域,使“壟斷力”的規模越來越大。
003 合作式壟斷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才更強大。只有與他人合作,才能將職場壟斷力發揮最大效應,構建更為牢固的壟斷力圈。
貓老師和張一白老師合作做社群,小灶群和行動營都有湯小小、楊坤龍、天天等各路大咖給貓友們做分享……如今小灶已經畢業了好幾個班,行動營第三期也在招募中,這就是“合作式壟斷”的力量。
001 找到合適定位,揚長避短,讓壟斷游刃有余;
002 明確壟斷的優勢在于核心技能、品牌優勢和傳播效應;
003 通過占領小領域、擴大規模構建壟斷力,再通過與他人合作鞏固壟斷力。
換個角度看“壟斷”,對在職場中苦苦拼搏的你,是否有一定啟發呢?
So,停止抱怨“為什么不是我”,停止羨慕“煎餅大媽月入3萬”,停止悔恨為什么沒好好讀書,專心打造個人壟斷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