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抒語
01
認識這本書是因為看了簡書上的一篇文章,沒有記住作者,沒有記住文章名字,只記住了影響作者的這本書《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買這本書的目的很簡單,我希望找到一本看過后慢慢改變自己的書,也就是說,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心靈上的升華。
這是我第二次翻閱這本書。
第一次,看過后好像整個人打了雞血一般,覺得應該認真努力了,但是沒有做讀書筆記,看過后幾天熱情就慢慢降下來了,因此看了第二遍。
第二次,認真做了讀書筆記,摘錄了金句,寫了相應的感想,可是卻發現很多道理已經不需要我再用筆去記錄。
關于努力,關于青春,關于成長,關于愛情,關于事業,都在書里找到了相應的看法,有些是我意識到卻無法表達的,有些是我感同身受的,有些是我看看就夠了的。
02
序言2是盧思浩作的,從中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一個焦慮不安的人。
曾經心血來潮地想學習英語,下載了很多APP在手機里,扇貝聽力、扇貝讀書、扇貝單詞、多鄰國……卻從來沒有打開過。
曾經信誓旦旦地要讀書,買了四五本書,打算一個月讀完,事實卻是半年后還有三本躺在書柜里。
曾經,包括現在,我總是在刷手機時把自己認為好的,有用的東西截圖保存,希望過后謄抄在筆記本上,可是,好多截圖只有在手機內存不夠時才會打開,再刪除。
一直以來,我都會把讀書過程中好的句子摘錄在筆記本上,卻在摘錄后遺忘在書里。我花了時間去搜集,卻忘了最重要的是花時間去消化。
“拖延和等待,是世界上最容易壓垮一個人斗志的東西。”
每一天早起,都在懶惰中拖延;每一件可以使自己進步的事情,都在拖延和等待。等明天開始,等下周開始,等下個月開始,等工作清閑點再開始,就是在這一個個等待中,我失去了努力的斗志,失去了進步的機會,也漸漸地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
“行動這件事,從來不需要等待什么好天氣好狀態,此時此刻就是永遠,此時此刻就是一切。”
治好拖延癥,去除懶癌細胞,即刻開始,我想,我至少能進步一點點。
03
“負能量鞭笞這個世界的不公,而正能量是鞭笞不公后提供解決方案。”
曾經我的朋友圈里有一個朋友,工作很好,是事業單位,但是她卻充滿了負能量,整天抱怨領導不好,欺負她不是關系戶,給她做最累的工作,同事也看不起她。
開始我很同情她,會安慰她幾句,后來每次都跟我抱怨同樣的內容,我開始煩躁,心情也被她影響。意識到這個問題后,我不再跟她聊天,僅僅是朋友圈點個贊,她也不再找我聊天,可能是意識到我對她的不耐煩。
后來,她認識了一些朋友,找回了自己的夢想,朋友圈里不再是抱怨,而是正能量,看了讓人感覺她很優秀,世界很美好。
由此可見,世界上大多數人是喜歡正能量的,不要讓負能量毀了你對別人的印象,毀了你的人生。
回到書中的主題,“放棄無效的責備和批判,也是一種傳遞正能量的方式。”當一件事情發生時,放棄無效的責備和批判,首先思考解決方案,讓結果不那么糟糕,才是最優選擇。
有一次,我愛人開著愛車連刮了兩次,他很難受,我很生氣。要是以前,我肯定會直接罵他幾句,心里才會舒坦,剛好那天我看了這本書,里面提到了放棄無效的責備和批判,便實踐了一下,沒有罵他,反而去安慰他:還好只是車刮了,人沒事就是最好的,車修一修就好了。
既然車已經被刮,我再怎么責罵他都不能讓車變好,那我為什么要罵他,讓他更生氣,更難受呢?
假如生氣不能讓結果更好,為什么要生氣呢?
放棄無效的責備和批判,現在我無論遇到什么事都會首先想解決辦法,讓結果不要變得更糟糕。
生氣的次數明顯減少,心情比以前更好。
放棄無效的責備和批判是這本書帶給我的第一個改變。
04
有些人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在我們身邊,總有一些筆記記得很認真的人,但是考試成績不理想,也總有那些學習成績非常好,但看起來并不那么認真的人。”
這兩種人我都在高中遇到過。
有一個女同學,每天學習都很刻苦,早上很早便到教室早自習,中午吃完飯不睡覺,一直在教室看書,晚上上自習到十一點半,大家熄燈睡覺了才回去輕手輕腳地洗漱。一個這么努力的人,成績卻總是排在班上倒數幾名。
還有另外一個男同學,早自習鈴聲響了才跑進教室,中午從來不在教室自習,晚上十點鐘便回宿舍。一個花這么少時間在學習上的人,成績卻總是排在班上前三。
為什么會這樣呢?在當時我沒有仔細分析過,總覺得主要原因是男同學比較聰明,女同學比較笨。其實不然,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女同學雖然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很多,但是上課不聽老師講課,只顧著抄筆記,老師講的東西只有放到下課后再思考,但是過后思考的東西已經不是老師當時講課的思維了;男同學雖然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很少,但是上課不記筆記,都在認真聽講,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下課后借別人的筆記抄,花的時間很少,自己休息時間也多,學習自然不費力。
說到底,就是一個效率問題,花更多的時間學習同樣的知識,還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影響自己休息。
有時,光努力是沒有用的,還需要配上正確的學習方法。
錯誤的努力方向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05
關于愛情,書中的有些觀點有些片面,某種意義上它是對的,但是我有另外自己的想法。
我一直覺得,作者應是一個很年輕的人,經歷的或者是看過的愛情很少,沒有到看破愛情的時候,根據身邊幾個愛情故事就得出關于愛情的論調不是特別嚴謹。
盡管如此,有一些觀點我還是很支持。
“真正的感情,是要兩個人能聊到一起的;最好的情侶,是能用靈魂平等地交流,是能用心去溫暖彼此的。”
兩個人在一起,能聊到一處,有話說,是最重要的。
對于愛情,從古至今,一直都是說要門當戶對,其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門當戶對的愛情,雙方的階層不會相差太大,自然文化層級、價值觀也不會相差太大,兩個人才能有話可說,才能相互理解。
試想假如一個不識字的人娶了一個學者,該是多么怪異的一個組合,即使兩人很相愛,但是長期下去,當愛情變成婚姻,生活就變成了柴米油鹽醬醋茶,愛情的美好便也不復存在。
當然,我想要表達的并不是兩個人一定要門當戶對才行,能聊到一起,靈魂可以交流才是重點。
即使兩個人的家庭富裕程度不一樣,兩個人學習不一樣的東西,但是有共同的愛好,或者說對對方的某一樣東西感興趣那便是靈魂有交集,這樣的愛情就會開花結果。
06
既然是關于成長,那讀書這個永恒的話題便一定會在書里提及,因為很多成長來自于讀書。
而我,在讀到關于讀書的態度,竟然有種羞恥感。
“讀書是為了讓自己充實,充實就是富裕,富裕可以沒錢,因為富裕是精神上的。要賺錢就去從商,讀書就好好讀書。”
我讀書的目的不夠純粹。有時候我讀書是為了學習知識,讓自己進步;有時候我讀書是為了撫慰我焦慮的心;有時候我讀書是為了裝成一個愛讀書的人,以此獲得別人的褒獎和贊揚;而有時候我讀書是為了寫作,寫作是為了賺錢,也就是說,我希望通過讀書讓自己變得富裕……
想到這里,我竟然有一種羞恥感。讀書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情,而我竟然讓它有了目的性。
讀書應該是一種享受,而我帶著目的性的讀書把讀書變成了一個任務。
接下來,關于讀書,我的目標便是:學習讀書,學習享受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