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研讀陽明先生的“立志”
? ? ?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yǎng)其心。欲樹之長,必于始生時刪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學(xué)時去夫外好。如外好詩文,則精神日漸漏泄在詩文上去。凡百外好皆然?!?/p>
? ? 又曰:“我此論學(xué),是無中生有的功夫。諸公須要信得及,只是立志。學(xué)者一念為善之志,如樹之種,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將去,自然日夜滋長,生氣日完,枝葉日茂。樹初生時,便抽繁枝,亦須刊落,然后根干能大。初學(xué)時亦然,故立志貴專一。”
“無中生有”即常人沒有一定要成為圣人的志向,王陽明鼓勵常人立此志向并加強(qiáng)心性修養(yǎng),以成圣人。這好比無中生有。圣人可努力做到,關(guān)鍵在于立志?!秱髁?xí)錄》中的立志,主要指立下‘致良知’之志,即‘去人欲,存天理’,恢復(fù)‘無善無惡’的心之本體。
王陽明特別重視“成就自我”。也就是成就自己的理想人格,即“成圣人”。成己必須先有為己之心,為己也就是要以天理來充實和提高自己,克己就是提高省察克制來改變不符合天理的思想和行為。克己是成己的手段,成己以克己為前提,只有具備為己之心,道德主體才會立志成己,只有提高立志而確立道德目標(biāo),道德主體才會由被動遵守道德規(guī)范轉(zhuǎn)向主動追求道德理想?!爸静涣?,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于志者”?!胺?qū)W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猶不種其根,而徒事培擁灌溉,勞苦無成矣。”“立志”是成事的前提。
? ? ? ? 王陽明的立志觀強(qiáng)調(diào)在道德領(lǐng)域立圣人之志,主張立志要真切、專一,把立志作為成己的前提。針對當(dāng)前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道德理想缺位的現(xiàn)象,立道德之志對每一個道德主體都顯得尤為重要,王陽明的“立志”思想對中國當(dāng)代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