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魏國的勢力強大后,曹操年邁已衰,眼下有兩個他還看好的繼承人,一個是曹丕,另一個就是曹植。
曹植天生就聰慧,文采飛揚,在文學方面,甚至連他父親曹操都自愧不如,平時性格浪漫灑脫,很合曹操胃口,但是由于他的狂放,于是時常觸犯天威,所以曹操對此又有些顧忌。
曹丕文學不如曹植,但是為人謹慎,曹操自然認為他在政治上可以有所成就,但是文學不如曹植,所以曹操還是猶豫不決。
可是一次曹植有些放肆,醉酒后觸犯了法律,于是曹操就選定了曹丕做繼承人。
曹操死后,曹丕就自然而然的登上了王位,而曹植卻也因此而陷入沉淪,曹丕不管怎么樣,自己的弟弟依然活在世上,對他自然是個威脅,指不定哪天就造起反了,他想利用些婉轉曲折的方式殺掉他,但是迫于卞氏太后的勢力強大,他也只能把曹植這兒封一下,那兒封一下,盡量往荒僻的地方封去。
但即使是如此,曹植也再也沒有翻過身來,但他卻一直向往著皇權,向往著一個可以實現自己抱負和理想的平臺。
在這個故事中,有人可能覺得曹丕不太好,人家曹植比你好上幾百倍,但你還搶了他的王位,真是不要臉。
但其實我覺得這個故事已經不算殘酷了,因為至少曹植不是被曹丕弄死的,他是自然死的。但他沒實現他的理想,施展他的才華,但是這個結果正常不正常呢?我覺得這個結果很正常。(不是因為它已經發生過了,我覺得他正常。)因為其實曹植本來就不適合皇帝,他其實認錯自己,他就只是一個灑脫的文人,他處理不好朝政,但是那時他是曹操兒子,而且那時的價值觀是要建功立業,所以他就把自己看成了皇帝的料,所以就算他當上了皇帝,甚至有一位他的親戚幫他之類的話,他也會覺得不自在,所以他不是當皇帝的料,卻硬要說服自己是當皇帝的料,并努力和曹丕爭,最后安享天年也算幸運了。
而曹丕生來就是政治家,他雖然文章寫的不比曹植好,但是為人謹慎,不像曹植那樣狂放,不顧禮節,而且很有謀略,顯然是政治家的風范,而且做事很有分寸,如果沒有分寸的話,就會像曹植一樣喝醉了酒,犯法亂紀,在當世子時就會使曹操不喜歡他了。他在當皇帝時就可能會引發內亂,比如說打仗前不祭祀會引起嘩變,日食來了,不躲進寢宮“反省“會使大臣抗議,出師名不正言不順,會使士卒罷工,兵糧遲發會導致嘩變等等,所以,如果曹丕沒當上皇帝才奇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