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老蔣都堅持認為,搞數字出版是有錢賺的,一定會有前途的。
近日,國內知名的問答網站知乎推出收費電子書系列,名為“一小時”。打開“知乎一小時”系列網頁,在售電子書每本售價在1.99元—3.99元不等。網頁介紹文字寫道:“如果你足夠認真,便可以在一個小時內讀完一本書。”“每一本書,都會解釋一個問題,分享一種思路,展開一個視角。” 知乎玩起了深度短時閱讀服務的嘗試。
知乎這次推出的“一小時”收費電子書,給老蔣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不就是傳統期刊的網絡版嘛!一小時就能把一本書看完,這個概念跟實體期刊有著驚人的共同之處。本著這個簡單的邏輯推理,如果知乎這次收費電子書嘗試能成功,是不是也給傳統出版中的期刊陣營,打開了一扇窗。知乎和傳統期刊,從本質上來說,做的不都是內容輸出呀。
在這里,老蔣先做一個簡單的判斷,知乎“一小時”電子書項目一定會掙到錢。這是因為知乎有著巨大的用戶群體,根據網絡上公開的數據信息,知乎有六千萬的月活躍用戶(這一數據還是2014年),如此龐大的用戶群體,其背后的消費能力,絕對是不可小覷的,這是其一。
其二,在售電子書每本售價在1.99元—3.99元的價格策略,也是非常到位的;這些年來,傳統出版行業的電子書居高不下的定價,紙質圖書和電子書之間的價格差異,并沒能打動到讀者,因此,傳統的電子書市場一直處于半死不活的狀態。1.99—3.99元,這是一個能讓廣大讀者接受的數字,如果知乎能推出包月包年的服務,或許這莊生意會更火。
關于知乎這次推出的“一小時”收費電子書事件,在老蔣看來,其本質是平臺流量變現的新模式,是互聯網公司經營形態的一種新的創新;也是線上網絡公司下探線下生意新的布局。之前知乎跟傳統出版機構合作推出紙質圖書是早有先例的。知乎玩轉收費電子書優勢在于平臺和流量,那么傳統期刊是否也能實現線上逆襲呢?下面,老蔣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一番。
首先,傳統期刊的自身優勢如何?期刊上線目前看來,這已經是不得不做的抉擇了!難聽點,這是關乎期刊企業的生死存亡的問題。長期以來,傳統期刊所累計的優勢在于內容資源、在于內容構建,這些方面跟知乎平臺做類比,應該是沒有太大的差別的。兩者之間的差別在于,用戶的參與度上。
傳統期刊的用戶只能是購買消費,屬于被動性參與,一旦有了更多的選擇,消費者就會選擇放棄。同樣一篇文章,在知乎或期刊上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卻有著天壤之別。按道理來說,傳統期刊轉型網絡,應該有得天獨厚后的基礎,為何這些年來,傳統期刊在數字化轉型上鮮有成功的案例可見。有一點或許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差所謂的“群眾基礎”吧!
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從帳面上看,傳統出版機構有著巨大而豐富的內容資源,但是在網絡世界卻無法發揮巨大的作用呢!這跟網絡世界的時效性原則,有著直接的關系,從我們每個人自身的閱讀習慣來說,誰都喜歡最新最快的資訊信息,讀書也是一樣,內容的新鮮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傳統出版機構上線的內容資源,或許一開始就處于落伍的狀態。如此一來,如何跟網絡世界的其他平臺競爭。
由此看來,傳統出版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根子還在于內容的更新上,傳統出版機構既然選擇了網絡生存方式,就得在內容的數量規模和質量上跟同業PK,只有如此,才能吸引到讀者的關注和追隨。傳統出版機構進軍網絡世界,第一條要革新的就是內容生產的模式。
第二,傳統出版機構上線,用戶至上是必須堅持的。無論是知乎,或是期刊,歸根到底都是屬于閱讀服務的范疇,如何滿足用戶的需求,是傳統期刊必須要考慮的。知乎平臺的成功,就在于面對海量的用戶需求,平臺要有海量的應對之策,如此而來,才會有海量的用戶擁戴。
傳統出版機構的數字化轉型模式的核心,在于用戶規模的不斷提升,內容資源和服務都是圍繞著用戶這一核心服務的。足夠的用戶,傳統的出版機構轉型才有了成功的可能。老蔣之所以對于知乎收費電子書項目會取得成功的依據,就在于知乎龐大的用戶群。
第三,說到了資源,談到了用戶,最后還不得不談談網絡營銷。萬里長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傳統出版機構的數字化轉型,也不是一天或幾年就完成得了的,網絡平臺構建屬于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既然是網絡競爭,傳統機構就得以網絡競爭的游戲規則來玩,所謂網絡營銷,說白了就是網絡的生存法則,這些年來,傳統出版機構的數字化轉型不如人意,或許是網絡人才的缺少,或許是數字化轉型的方向出了問題。一句話,不上道!
最后,說得總結吧!知乎收費電子書案例,雖說是個案,但是,老蔣覺得對于傳統出版產業來說,啟示作用是明顯的。網絡世界原有的資源或許不再那么意義重大,資源的再利用的方式和方法,確實非常重要。用戶對于傳統出版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是必須攻克的第一要務,沒有用戶,出版機構手中的海量資源,可能不過是別人成功的嫁衣而已。
關于電子書,事實證明,傳統出版機構的定價策略過于保守,沒有太大的市場空間,作品的出版價值在網絡世界中是以規模來體現的;單價高,其實并不意味著高價值,沒人買單或很少人買單,所謂的價值也就無所謂價值了。這一點傳統出版機構應該有個清醒的認識了。
今日從知乎“一小時”收費電子書聊到了傳統出版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最大的感觸還是,網絡世界用戶為王,有了足夠量級的用戶,各種各樣的商業模式才會有成功的可能。傳統出版機構的數字化轉型的方向,真的應該放在用戶的培育和構建上,然而,現在又有多少出版機構真的在這么做呢?!
(作者蔣衛民簡介:圖書試用網主編,中國互聯網書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