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題放送】 ?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70分)
? ? ? ? ?一位藝術家挑選了一些游客在柏林大屠殺紀念館的搞怪留影,然后將圖片中肅穆的建筑背景替換為大屠殺中真實的場景。背景一換,納粹種族清洗的歷史便瞬間來到眼前,累累白骨、層層尸墻,游客的搞怪行為特別顯眼。這位藝術家說:“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很沉重的地方。”
【思路點撥】
? ? ? ? ? ? ? ? ? ? ?讓思維開出美麗的花朵
? ? ? ? 思維品質于寫作來說究竟有多么重要,也許借助對一則作文命題的審視與思路探討就可以看出來。這是江蘇南京、鹽城兩市本屆高三的二模聯考作文試題,依然是我們常見的材料作文,依然是角度自選,依然是詩歌之外,文體不限。在這些依然之外,我們的目光逡巡,我們的心潮起伏。我們還會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 ? ? ? 一、由表及里、撫今追昔的縱向思維。如果要提取命題材料的關鍵詞語,我想大概會是“搞怪留影(行為)”“背景替換”“真實的場景”“瞬間來到”“特別顯眼”“很沉重”這些。游客在紀念館搞怪行為的本原,大抵是對二戰沉重的歷史缺少應有的理解與敬畏。歷史不全是從歷史教科書里學的,很多時候是在紀念館里學的,文學作品也是一種捷徑。看過《安妮日記》的同學會知道,德國納粹是何等丑惡兇殘與慘無人道!“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為逃避蓋世太保的追捕,在密室里躲藏了25個月、度過生命中最美好的 13—15歲年華的少女安妮在日記里這樣寫道。她憧憬著日益臨近的美好、歡樂和繼續長大與學習的機會。然而她的日記終止在1944年8月1日,她的生命之花凋謝在德國納粹集中營……熟悉二戰中類似事例的同學思維可以很好的延伸、挖掘下去,在時間的河流里回溯。歷史早已冷卻,但累累白骨在無聲的控訴,層層尸墻在無聲的哭泣。我們的立意可以是,別在“沉重的地方”搞怪;可以是,面對人類的苦難不可以無動于衷;也可以是,莫以今天輕飄飄的快樂怠慢了我們對歷史沉重的反思;還可以是,以博大深沉的莊嚴情懷來包容人類曾經的苦難吧,別讓廉價的搞怪扭曲了我們的價值觀等等。
? ? ? ? 二、由此及彼、類比聯想的橫向思維。不知從何時起,搞怪已然成為一種隨處可見的生活現象,甚囂塵上,有人以虛無、玩世不恭的態度對待生活,娛樂一切,娛樂至死!在我們中國,有人將花木蘭塑造成吃貨一枚,有人把抗美援朝中的英雄稱為“掛爐烤雞”,有人對民族精神肆意詆毀。由此,我們可以從材料拓展開去,采用類比聯想,進行橫向思維。我們的立意可以是,總有一些崇高容不得我們的輕慢,總有一些苦難需要我們的敬畏;也可以是,給我們的心靈足夠大的空間盛放崇高與莊嚴;還可以是,搞怪想象折射出的人類之痛等。
? ? ? ? 三、另辟蹊徑、獨出心裁的創意思維。如果前面兩種思維是順著作文材料的敘述流向所做的深究與拓展,尚且屬于中規中矩的常規思維,有一種思維我覺得就屬于突破了常規思維的創意思維了。同學們勢必會注意到,藝術家之所以能讓“歷史便瞬間來到眼前”“游客的搞怪行為特別顯眼”,是因為他將搞怪留影圖片中肅穆的建筑背景替換為大屠殺中真實的場景。《詩刊》曾經刊載過一首詩,就叫《語文老師和他的時代背景》,看來“知人論世”不只是對于語文課重要。在社會歷史的宏大敘事中,由真實而具體的場景構成的背景較之抽象的數據和文字更具視覺和心靈的沖擊力,由此,我們是不是會想到教育效果和教育手段之間的關系呢?藝術家只是替換了一種背景,就會令這種不恰當的搞怪行為“特別顯眼”,其中蘊含的價值評判不言而喻。我們的生活里許多本該潤物無聲的場景卻充斥著各種聲嘶力竭、歇斯底里,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考慮著換一種背景,讓更有力的事實發出自己的聲音呢?如果這樣另辟蹊徑地創思,說不定會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 ? ? ?人的思維飛得再高再遠,都會有一個落點。她可能停歇在一朵花上,也可能棲息在一粒砂上,甚至可能附著在滔滔翻滾的浪花里。具體到本文,我個人覺得,除非有特別出色的想象力與描寫能力,否則還是寫成議論文為宜,因為這則作文材料提供的形象思維空間稍顯逼仄,相對扁平。不知我說得是否正確?且做參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