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尊師重教成為一種套路

前幾日,一朋友在群里曬出她所在的另外一個家長微信群里有關教師節送禮的聊天截圖。

大致內容是有家長發出以下一段征求意見通知:

親愛的各家委會成員,我國的禮儀文5化源遠流長,遇節氣送禮已成習慣,為減輕各位家長遇重大節日送禮的煩惱,同時也避免我班內部攀比風氣的滋生。我建議,凡遇重大節日均由家委會統一采購禮品,并代表本班全體學生贈送。以上建議,請各自明確意見。

這通知原本也沒什么問題,尷尬就在于那個班的班主任也在該群。

據說從頭至尾他一言不發。當然,換作我,也會假裝什么也沒看見。勸阻?顯得太矯情;鼓勵?就更說不過去了。但他心里會對視他如無物的這位家長如何看,那就不得而知了。

以至于我們這個群里有人用戲謔的三連問來揣測這位家長的“膽大妄為”:

給老師下馬威?

已遞交了移民申請?

爸爸海外博士在讀,很快就畢業回國,可以全城擇校?

我們聊天那個群里,三個單身,還有其余兩個為人父者,孩子都還未到適學年齡,但大家也都積極為截圖那位家長獻計獻策。

總體意見還是覺得,即使該家長群達成統一送禮的共識,但估計家長們還是會紛紛私下送禮。因為統一送禮,就等于大家都沒送?!?/b>其后的話題就轉到了該私下送什么好?此處暫且不表。

送禮給老師,這種行為完全無可厚非。即使偉大如孔子,也曾云“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束脩就是干肉??鬃右笏膶W生,初次見面時要拿十余干肉作為學費。意思是只要學生主動給我一點見面薄禮,我從沒有不教誨的。

孔子強調“誨人不倦”,但“誨人”的前提是學生懂得基本的禮節,表現出對老師起碼的尊敬,即要講“禮”。

所以,盡管我讀書那個年代,還遠未形成普遍送禮的風氣——印象中我只在初中時主動寫過賀卡送給一位地理老師,僅此而已;高中時更有一位英語老師完全義務利用課余時間給差生們補習——然而我也認可有償服務的道理,就好像我從來不覺得我應該免費幫人寫商業文案一樣。

只要老師真心教,學生就應該表達一定的誠意和謝意。

我出身在一個教師家庭,有四五位曾經或正在從事教育事業的親人。我自己大學也是讀的師范專業,如非中途輟學,可能現在和大多數同學一樣是教師隊伍中的一員。

由小到大,時常遇到父親的舊日學生們來探望,送禮的當然不少,但大多是自家的土特產,蔬菜、雞蛋、糧食之類,或是一些外購但禮輕情意重的小物件。但他們對父親的那種發自內心的尊重,我是體會頗深的。

因此在我心中,老師一直是份很神圣的職業,師生之間的關系,也絕對和利益無關。

送禮不是一件壞事,但如摻雜了太多目的性,這份心意也就無形中變質了。

送的人出發點不單純,也很難指責收的人會越來越功利。

我的一位老同學,曾在閑聊中談及他的女兒從小學到初中,均是老師們最重視的一位學生,因為我那位同學總是非常熱心地為班上置辦各種物品,私下送禮更是頻出大手筆。

站在家長的立場,可以理解。畢竟誰不愿意讓自己的子女在學校更受老師關照呢?

但換個角度,如果人人都抱有這種想法,那么老師喜歡學生的程度是否也就應該以禮物的輕重,而非心性和成績來區分高下了呢?

更嚴重的是,家長送禮成習慣,老師越來越坦然。

長此以往,不僅對師道的尊重不再是因為對知識本身的敬畏,更會影響下一代的價值觀。

試想,如果從小就覺得在班上的地位是與自家的權位和財力成正比的,那長大后是否還會對曾經的老師持有感恩之心,甚至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還能保留多少真誠,可想而知。

《師道》里有一句話應該大家都很熟悉:

師者,君子也,莫以利而教,莫以教謀利,茍以利教,茍以謀利,則失道亦。

接下來那句話,沒那么出名,卻更切合當今的現實:

然師亦為人,人必計利,而教育之業,乃久利大利之業,所以師者,應以天下之久利大利而利。大利則大善,必有大慶。

教師節送禮,貴乎真誠,而非套路;禮物本身,更多的應是表達一份心意,而非攀比和拉攏的道具。

“尊師重教”這四個字在任何時代都應該被推崇。但教師們潔身自好、為人師表的同時,家長們是否也該從自身做起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中國商朝及西周時期,教育為貴族壟斷與霸占,圖書典籍收藏在宮廷之中,學校亦設在宮廷和官府之中,以吏為師,學宦不分,只...
    孔孟之鄉閱讀 2,851評論 0 11
  • 論語心得(七) 文:recycler 10/96,15783字 述而篇第七 (一)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
    Recycler閱讀 841評論 0 1
  • 方案一:標簽1、2全選后,取消標簽1的選中狀態,取消標簽1及內全部用戶的選中狀態。方案二:標簽1、2全選后,取消標...
    水上山閱讀 410評論 0 0
  • “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薄畔ED格言。 每個人都有自己做一件事的理...
    羅隨緣閱讀 738評論 2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