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北風卷地的季節,是大雪紛飛的季節,也是適合讀書的季節。冬天,捧一本書,呷一口茶,點一爐火,懶懶地躺在沙發里看著,應該是冬天里最美好的事兒。
但是我們該如何閱讀一本書呢?看到這個問題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奇怪,讀書誰不會啊!寒窗苦讀十多年,日日都在讀書。但是你真的會讀書嗎?同樣是讀書,為何有些人飽讀詩書,學識淵博,談吐不凡;而有些人讀了很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呢?
那是因為你不會讀書。該怎么辦呢?
美國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就提供了解答。
作者在書中主要介紹了閱讀的四個層次以及我們該讀什么書。
閱讀的四個層次分別為: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壹】基礎閱讀
基礎閱讀是最簡單的閱讀,也就是識字閱讀,理解書本的意義。我們小時候捧著名著看,只是單純去閱讀書中的故事,為了滿足好奇心;長大后閱讀新聞資訊、瀏覽消息等;目的都只是為了獲取信息,就屬于基礎閱讀。
【貳】檢視閱讀
檢視閱讀主要是為了了解書本內容,知道這本書談了什么及架構。
關于檢視閱讀有兩種方法:略讀和速讀。
略讀主要適用于——面對一本書不知是否值得閱讀。
方法:先看書名頁和序,研究目錄和出版者介紹(如果附有索引,也檢閱一下);先挑幾個看起來契合主題的文章來看;把書打開來,東翻翻西翻翻,念個一兩段,有時候連續讀幾頁,但不要太多,特別是結尾三頁很重要,去尋找書中的主要論點。
速讀主要用于——需要閱讀大量文獻。
方法:將大拇指與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這個“指針”順著一行一行的字閱讀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覺的還要快一點,強迫自己的眼睛跟著手部的動作移動。一旦你眼睛能跟著手指移動時,你就能讀到那些字句了。
檢視閱讀不像基礎閱讀一般,只為消遣,檢視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閱讀方式,需要運用自我提升的技巧。它的核心就是要提出問題,并試著去解決問題。
1.這本書在談些什么?找到書本的主題,并嘗試去分解。
2.作者著重講了什么?怎么說的?找到作者的論點、想法和聲明等要點。
3.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找到你同意和不同意的地方。
4.這本書跟你有什么關系?你閱讀這本書得到了什么啟示?
想要回答這四個問題,就勢必要記筆記。只有記過筆記的書,才是真正屬于你的。作者在書中也介紹了記筆記的方法:
1.畫底線。在主要的重點或者重要的句子下畫線。
2.在畫底線的欄外再畫一道線。標記特別重要的東西,若是一段話,可以標注一個記號。
3.在空白處做星號或者其他符號。標記最重要的論斷,慎用。
4.在空白處編號——當作者就某個論點發出一連串的重要陳述時。
5.在空白處記下其他頁碼——強調作者在書中其他地方提出了相同或者不同的觀點或者要點時,便于收集想法。
6.將關鍵詞或句子圈出來。
7.在書頁的空白處做筆記。記錄閱讀時的問題或者答案,你也可以將復雜的論點簡化說明,或者記錄論點發展順序。可以將最后一頁作為個人的索引頁,將作者的主要觀點依序記錄,或者在書的最前面的空白頁寫全書大綱。
檢視閱讀一般是快讀,不適合小說和詩歌的閱讀。小說和詩歌都需要慢慢去細品,沒有確定的主題,不同的人去閱讀會有不同的感觸,尤其是小說。但閱讀小說和詩歌的核心也離不開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讀者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問題。
【叁】分析閱讀
在經過檢視閱讀了解書中內容后,進入分析閱讀就是咀嚼消化一本書,尋求理解書中背后的含義,需要去深入的思考。
該怎么做呢?作者提出了關于分析閱讀的十一個規則。
1.明確自己閱讀的書的類型,越早知道越好。因為不同類型的書籍,需要使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和速度。
2.使用幾句話或者一小段文字概括整本書的內容。你必須有能力告訴別人這本書在講啥。
3.將書中的重要章節按照順序列舉出來,整理它的架構,也可以畫思維導圖展現出來。
比如:這本書一共分了幾個部分,第一部分講了這個,第二部分講了那個,第三部分又講了其他的。其中書中的第一部分又分為三點:第一點講了A;第二點講了B;第三點講了C。一步步的細分下去,羅列全書的重點。
4.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一個作者在寫一本書時,往往都帶著一個問題,而書本的內容就是作者探究的結果或者答案。
5.找出書中重要的單字或者詞語,通過它們與作者達成共識。一般這個詞語或者單字作者會著重地去介紹。
6.找到書中最重要的句子,從句子中找到書的主旨。
7.從相關的句子間的關聯,設法構架整本書的基本論述,解構書籍。
8.找到作者對于問題的答案。并確定哪些是作者已經解決的問題,哪些是作者未解決的問題。且在未解決的問題中,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需要讀者去思考的問題。
9.當你同意某本書的論點、不同意某本書的觀點或者暫緩評論時,一定要建立在理解書籍內容的基礎上,切不可夸夸其談信口開河。
10.當你不同意某本書的觀點時,要理性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切不可做一個唯心主義者,也不要無理的辯駁或爭論,盲目反對,抹黑某本書。
批評的標準:證明作者知識的不足、知識的錯誤或者不合邏輯、分析與理由不完整。
這是個言論自由的時代,但我們要利用好手中的工具,不要盲目的贊美或者批評某書,對于自己不了解的東西,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沉默,做一個理性的閱讀者。
11.尊重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在作任何評判之前,都需要找出理論基礎。
分析閱讀一共有十一條規則,要實踐需要花很長時間,要是每本書都嚴格按照這個方法閱讀未免不合實際,所以這只是一個理想化的閱讀狀態。我將這些規則一一羅列的初心是為了——當你碰到一本值得花很多時間去用心閱讀的好書時,可以仔細地運用這些規則去閱讀,從而真正的了解它。而不是浮于表面閱讀大量的書,一年讀好幾百本書并沒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君不見春風老師一年就專攻《紅樓夢》,每個人物她都可以寫出一篇人評,且在文章中運用紅學的知識如信手拈來;君不見陳緗眠閱讀《古詩十九首》,每首詩都可解讀出幾千字的文章,其見解常常獨樹一幟,妙語連珠,讀來大呼過癮。就如喬布斯所說:“如果我像一般人一樣讀那么多書,我就和他們一樣愚蠢了。”
【肆】主題閱讀
主題閱讀是閱讀的最高境界,需要閱讀大量的、相同主題的作品才能稱之為主題閱讀,正因為它難,所以它對于閱讀的提升也是最高的。一般一個作者要出一本書,必定也要閱讀大量的相同主題的作品。
關于分析閱讀你需要掌握四個要點:
1.先確定好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尋找相關主題的書籍,列好書單。同時可以搜索一些相關主題的電影,列出觀影計劃,因為影視的沖擊性比書籍大,能夠幫助你更好的了解這個主題。
尋找相關主題的書可以通過閱讀主題工具書,比如《西方世界的經典名著》,或者尋找一本你感興趣的主題的書,翻到附錄,一般作者會羅列很多統一主題的書籍。
2.檢視書單上的所有的書,找到與你主題相關的章節。不必閱讀整本書,因為你閱讀的目的并不是為了了解整本書的內容,而是去尋找與你主題有幫助的內容。
3.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建立一組自己的詞匯,并將這組詞匯加諸到作者身上。簡而言之,就是找到主題的共同點。
4.厘清問題。建立起一組不偏不倚的詞匯,提出與主旨相關的問題,并從書中找到答案。
可以用寫論文的方式去提出問題,先剖析這個問題,了解這個問題有什么特質,是如何被發現的或者說是如何表現出來的……最后再去研究它對我們的影響,可以從個人、社會、眾生三個角度去分門別類的討論,或者也可以從時間維度上——對過去、現在、未來的影響。當然,你也得做好徒勞無功的準備,作者可能一個問題都回答不了,他可能對這個問題保持沉默或者尚未做出決定。(我就經歷過很多次,掩面而泣)
5.界定議題,尋找問題的不同答案,找到不同答案之間的連接點。
6.分析討論,自己回答問題。通過查找資料,最后你一定得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建議。
主題閱讀的最終目的不是為發出的問題提供答案,而是追求回答的過程中那種辯證的、客觀的特質,這是才是主題閱讀的最終奧義。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會發生很多事,但是我們很難以一種客觀的心態去面對,我們面對事件所發出的想法大多都會夾帶個人情緒,常常站在道德高地去批判別人,而極少去反思自身:我這樣做對別人會造成什么傷害?而別人是否應該受到這樣的懲罰?而我是否有這個權利去批判別人?
如果每個人都能理性的、客觀的去看待某件事,那么這個世界上的傷害是否會少一點?因為承受輿論壓力而患抑郁癥甚至自殺的人也會少一些。很難有人做到這一點,但我們應該去試一試。
【伍】我們該讀什么書?
隨著網絡的發展,我們的閱讀變得空前簡單,擺在前面的資訊千千萬,但是太多的資訊就好像太少的資訊一般。
新媒體盛行的情況下,讀者面對的往往是一些從華麗的辭藻到經過精心挑選的資料與統計——目的是為了讓讀者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整理出自己的“思考”,使人輕易的獲得成就感。但是再然后呢?這些資訊可能給人帶來片刻的歡愉,但是歡愉過后便是無盡地虛無,這就如同宿醉或者暴飲暴食過后一般,你無法得到成長,心還是和過去沒什么兩樣。
我們應該做一個有自我要求的讀者。去讀一些好的、能夠增進理解力的書,而不是整日留戀于網絡的的碎片化閱讀。一本好書可以增進你的理解能力,同時也能讓你更深入地去了解這個生你養你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模樣?
什么樣的書才能稱之為好書呢?借用春風老師的一句話來說就是:“經過歲月洗禮的書才是好書。近三十年文壇的書都不要讀。”
【陸】最后
如果你閱讀到了這里,你又浪費了生命中的五分鐘,因為這篇文章并不能解決你在讀書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包括那本書也是一樣,甚至可以說所有的實用類書籍都無法解決你的問題。你收藏或者評論一篇文章“有用”,都無法解決問題,相反它還會給你一種錯覺,讓你誤以為問題不存在了。
因為實際的問題只有在行動中才能解決,但每個問題在實際過程中所遭遇的情況又各不相同,都發生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和特殊環境中,你沒法完全按照本文介紹的方法去行動。
要想真正的解決問題,唯有看完書之后去思考,將自己的想法與書籍的方法結合起來,運用于實際中。在現實中不斷地調整試錯,直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本文的規則僅供參考,愿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我的閱讀歷程:閱讀的意義是什么
春風老師講閱讀:如何讀透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