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講個故事:去年春節放假,幾個人在老家聊天,講起發壓歲錢的事,眾所周知,很多人講究壓歲錢或者別的隨份子錢的話,喜歡用新錢,目的就是圖個吉利和喜慶。一個哥們就問誰有新的一百的毛爺爺,他要換點,等大年初一的時候給晚輩發壓歲錢,當時大家都說沒有。這時,路過的一個鄰居大哥半開玩笑的說:“我有,你們要多少?多了沒有,六、七百張新一百現在就能拿出來”。這事很震撼我,當時哥們還真給大哥換了兩千。后來我問母親,大哥常年在家,也不經常出去打工,怎么整那么多新錢?母親一句話讓我恍然大悟:他家二閨女前幾天訂婚,據說是給了66666元的彩禮,可能這些彩禮都是從銀行新取的吧。
? ? ? ? 怪不得大哥說話的時候底氣十足,看來人家確實有這個家底,還真不是吹牛?,F在的鄉下,有個女兒的確還就是一個招商銀行。當然,故事我不是吹噓或者說貶低鄰居大哥的,只是想帶入今天聊的話題:現在的農村,兒子娶個媳婦,真的是要父母半條命啊!
? ? ? ? 女子,過門才叫媳婦。但在我老家一句話簡言之:“娶媳婦”。這件事,是人生大事。父老鄉親除了蓋好房子,人生中把娶好媳婦就當作頭等大事了。? ? 娶媳婦前,一定要講門當戶對。其實,這是很簡單追求平衡的道理。無論心態、精神方面、物質對等,道德修養等等,都包涵一個普遍的哲理,相互適應,舉案齊眉的問題。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請媒人提親,往往曰:“是媒不是媒,也得兩三回”。媒人心里有桿秤,他覺得合適、般配,才正式提親說合。婚事一旦確定下來,還要查三代、四代、五代,看有無遺傳病。當然,有時因家貧、自身條件差,也就心知肚明,就不再顧忌了。娶媳婦,往往和政治、經濟、教育等緊密聯系在一起,有人想攀龍附鳳,或尋找經濟支持,或爭取改換門庭,或化解矛盾……。
? ? ? ? 老家人常說,兒子娶媳婦要爹娘半條命,一言蓋之,難。過去為了娶媳婦,窮人家賣苦力,賣老樹,賣口糧地、賣棉花、賣豬羊。人常說:“人這一輩子,給孩子不娶媳婦,說不過去。這是做大人的責任,硬把肋子骨掙斷也要給娃娶上媳婦?!蓖g的孩子,看著人家成親、生子,滿巷子轉悠時,作為父母的心如刀絞。人比人,氣死人。于是,好心人相互慰勉說:“婚姻講緣份,孩子的婚事還沒到時候?!碑敽⒆拥幕槭掠辛嗣寄?,大人的心里、眼里亮堂了許多,
? ? ? ? 所謂娶媳婦,首先得有個對象,也就是說,娶媳婦嘛,首先得給孩子訂婚。一般的家庭,需要央上三姑六婆,托上N個媒人,多方出擊,到處相親,才有可能尋一個門當戶對、孩子也能互相看對眼的把親事定下來。
? ? ? ? 近年來,大家的生活條件慢慢提升上來了,可隨之而來的也是訂婚娶媳婦的成本 也在直線攀升。文章開頭故事里提的66666元的禮金已然在我老家孩子們訂婚時成為常態。當然禮金到位不代表訂婚結束,反而這才是剛剛開始,一般情況下,男方在訂婚當日還要給女方送數以百計各色禮品,別驚訝,就是數以百計。禮品中的常規的例如加多寶營養快線火腿腸等等,每樣都至少10箱以上,總的來說,雜七雜八算下來,數以百計一點也不夸張,再加上給女方買衣服、三金飾品等。,反而請親待客的那少則幾桌多則幾十桌的費用倒成了小頭。
? ? ? ? 挑個雙方認可的日子,擺上N桌豐盛的酒席,邀上多年來來往的親朋好友,拳來枚往,大吃二喝之后,訂婚儀式算是落下帷幕了,父母的征程也算是萬里長征終于走完了第一步。
? ? ? ? 一般情況下,我老家規矩是訂婚之后大概最多一到兩年,就會挑個好日子結婚,當然也有當年就結婚的。究其原因,無怪乎就是要么家長覺得孩子年齡到了,早結婚家長早安心,要么就是孩子們都在外面打工,見識不比以往,覺得時間長了怕婚事出什么變化。
? ? ? ? 可,結婚前提是什么???那必然是蓋房啊。我在上篇文章里曾經說過,老家現在蓋房子也是一家比一家高一家比一家壕,用老家人話說,形勢攆著,鄰居催著,不蓋不行啊。據觀察,老家現在蓋房子,至少兩層,更有甚者往三層四層發展,反正一套房子下來,最保守估計也是20萬左右。 房子蓋好,粉刷、內外裝修、家居、家電、太陽能、瓷磚、一整套程序下來,這才算是一個完整的新房。
? ? ? ? 新房有了,結婚也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曾經何時,農村結婚都要像城里一樣買轎車了。記得大概三四年前,有個堂侄婚前給我打電話,問我借兩萬塊錢。我問做什么用,說要買輛汽車,錢不夠。我以為是小孩胡鬧就沒搭理他,后來和他父親我堂哥溝通才知道,買車確有其事,這是當初訂婚的時候就答應女方的,最終,花了十來萬買了一個新款的國產SUV。當然,現在在老家結婚買輛車還不是家家必備,但結婚前有件事卻是每個待婚家庭必須準備的,那就是婚前的彩禮,所謂婚前的彩禮,不同于訂婚時的彩禮,這是結婚前男方必須給女方準備的美其名曰是買嫁妝的錢。這筆錢沒有訂婚時的彩禮多,但至少也要三萬了。我就納了悶了,古往今來幾千年,中國的娶媳嫁女不都是女方出嫁妝嗎?怎么到了現在,嫁個閨女連嫁妝都不用準備了呢?
? ? ? ? 婚前彩禮備好托媒人送到女方家里,這事基本上就萬事大吉,只欠結婚了。 結婚日子是早在一年前都定好的{我們老家有個老教師,教了一輩子書,也兼職給人家“看好”(就是幫人定結婚訂婚的日子),我叔伯弟弟結婚曾讓我幫他去教師家去“看好”,只見老先生點起香煙,翹起二郎腿,要到男女雙方生辰,一頓子丑寅卯的掐算,不出五分鐘,日子就定下來了。這玩意管用不管用我不知道,最起碼二十二塊錢一包的玉溪煙,我叔叔是給老先生備了兩包。}說到這,不得不腹誹一下我老家結婚的一個陋習,別的地方結婚都是當日中午在酒店或者在老家一頓飯解決,可是我老家結婚,頭天晚上親戚朋友都要過去,擺桌吃飯標準一點也不含糊,絕對結婚當天什么標準,頭天晚上什么標準?;槎Y早晨,又把頭天晚上的標準再來一遍。至于中午的正餐,那絕對只能比前面的好,絕對不能比前面的差。本來一頓飯解決的事,我老家是需要三頓的,當然,三頓那就需要三頓的錢。
? ? ? ? 各地婚禮有不同的風俗,歸結下來也就是吃喝玩鬧?;槎Y結束了,兒子兒媳住進了一應俱全的新樓房,父母才算把心放到肚子里了。有些孝順的孩子,會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辛苦了半輩子幫自己娶妻蓋房,終究在人生的后半輩子還能享受享受高樓大廈的感覺。可趕上一些不厚道的或者媳婦不醒事的,結婚一年半載就要提出分家,這時的父母,一是絕對沒有再蓋一所高樓大廈的能力,二也會覺得人生走完大半,已經可以湊合過日子了,于是,或在田間地頭、或在老宅地邊,勉強堆起兩間矮房,這,就是后半生的歸宿了。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
? ? ? ? 行文至此,頗有些替老家的所有父母們悲哀的意思。好了,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算一筆賬、一筆娶媳婦的賬。房子20萬,訂婚禮金6萬,禮品1.5萬,請客擺席0.5萬,婚前彩禮3萬,轎車10萬,禮品2萬,請客擺席1.5萬,合計44.5萬,即使不買汽車,也要將近35萬。身為農民,忙時種地,閑時打工,兩口子靠什么能積攢3、40萬?此外,還有的家庭可并不止一個兒子。
? ? ? ? 沒那么多錢怎么辦?事還是要辦的,錢只能想辦法借了,七大姑八大姨,能借的是都要借一遍,這時候,再難張嘴的話,再難求的人,也在娶媳婦的大事上變得不值一提了。而最最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好像老家還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給孩子結婚前辦事欠的債,婚后是都需要父母承擔的,孩子可是什么都不管。想想,這一套(兒子的不止一套)程序下來,父母是不是等于耗去了半條命?
? ? ? ? 文后多啰嗦一句,聽說在山東淄博,十八大后已經有明文規定:彩禮不準超過三萬,結婚擺席不能超過十桌、抽煙不能超過10元/包,喝酒不能超過30元/瓶,違規者,不讓辦婚禮。我在想,政府雖然很多文件不那么切合實際,但看到這個地方性的規定,倒真希望家鄉的父母官能盡快拷貝學習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