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初級七期? 講師四期? ? 分享132天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我是劉友龍老師講師四期班的蔣袁莉。今天呢和大家繼續聊焦點的五聚焦之四:聚焦成功,長出飛翔的翅膀。前面我們已經聊過的聚焦解決,聚焦現在與未來,都強調的是:不管以前是什么樣,我們要思考的是,接下來怎么樣才能更好,這是我們更需要去做的事情,更需要去思考的事情。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但是呢,從焦點的角度去看過去也不是全部不管,過去也是會看的,看什么,這就牽涉到我們今天聊的焦點的第四個聚焦,聚焦到成功經驗,長出飛翔的翅膀。成功經驗當然是過去的。焦點更多的會聚焦到過去的成功經驗上去。一方面我們會關注我們未來想要什么,過去的就過去了,我不管啦,我們未來想要什么,我們要非常的清晰。焦點是以目標為導向的,以未來為導向的,然后我們能夠看得出來非常詳細的未來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另一方面呢,我們會聚焦的過去的成功經驗,而非失敗經驗。你越是聚焦成功經驗,成功經驗可能就會越多,你越是聚焦的失敗經驗,失敗經驗也會越多,尤其是孩子,但不單是孩子,成年人也是這樣,人,都差不多啊,人人都有顆玻璃心,人人如此。所以刀子嘴豆腐心,往往在生活中是不可行的,雖然你覺得你是為他好,但是由于你的嘴出口傷人,你再是為他好。他可能也不領情。你感覺你把心窩子都掏給他了,他也不領情。所以我們經常可能會說,我說你都是為了你好,看放到大街上誰說你。對方領情嗎?不領情。并且他不但不領情,他可能會很煩,我讓你說話了,我讓你為我好了嗎?我寧愿你不為我好,你也別說我。因為人人有顆玻璃心,不相信你也可以試試。你好不容易干了什么事兒,你可能滿心歡喜的等著別人夸你呢,別人卻來指責你,別人說了你一點點,哪怕一點點不好,你可能立馬狀態就出來了,你立馬狀態就不太好。其實,人人都會如此。那么對孩子呢?也是如此。聞過則喜,那只是一種理想狀態罷了,很少有人會實現。你雖然可能是為他好,但你去跟他聊他的失敗經驗什么的,她也不想跟你聊。所以別貿然的去幫助人,助人之前需要先敲敲門,敲敲門,需要我的幫助嗎?需要的話,就聊一聊,也是聊成功經驗,而不是聊失敗經驗,聊失敗經驗,他可能越會感覺自己很失敗,他越會認為自己很糟糕,越會認為自己是不行的,越聊可能越會如此。聊成功經驗,就會讓他帶來更多的自信,帶來更多的不同,帶來更多的好的感受,帶來更多的希望,從而長出飛翔的翅膀,同時聊成功經驗,也會給他帶來更多的經驗,對吧,越聊就會發現自己是可以的,并且他也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可以,接下來他就知道該怎么運用。他的翅膀也會越來越有力。? 成功經驗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力量,自信,希望。比如說當你的孩子他剛剛開始學著去干活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作為家長,我們可能會會擔心,擔心他干不好啊。于是當他有一點沒干好的時候,我們可能就會說,看吧看吧,說你不讓你干,你看盡添亂。孩子好不容易幫你洗一次碗。你可能會說,你看你洗的啥呀,你看你水也沒弄干凈,你看你這個沒洗干凈,那個也沒弄好?那么家長朋友們,這會導致什么樣的結果?結果可能就是孩子不愿意去干活了。 因為我們關注的是他的失敗的經驗,那么后續呢?孩子可能就會變得特別懶,那么這個時候家長可能就不愿意了。這時候家長該說了,家長會說什么:真懶,你看人家的孩子,你看你表哥,你看隔壁你王叔叔家的兒子,多勤快。我們會去拿孩子作比較嘛,然后比較完之后再說,你看看你咋這樣啊。孩子多冤哪,孩子最開始其實很想去做的,但是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他不好的方面,失敗的經驗,并且我們還往往反復的提他失敗的經驗。這其實是我們剪掉了的他飛翔的翅膀。 我們好意是讓他改正、變好。但是結果往往是讓他很受打擊。那他會感覺很受挫,他會感覺很沮喪,他會感覺非常沒有成就感,他被他會感覺不被認可,不被接納。那么后果就是他不敢去嘗試,因為他感覺嘗試什么好像都是錯的。他會變得非常的沒有自信,當然這都積累到一定程度啊,他變得沒有非常的沒有自信,沒有自我效能感。所謂自我效能感,就是他覺得做什么事感覺都能干成。那么如果你長期的去關注他不好的地方,失敗的經驗,那么時間長了就是他感覺他做什么事都干不成,他感覺到他是一個很失敗的人。那么這樣的情況下,你說你的孩子,他做事會主動嗎?他不會主動,不但不會主動,而且他會感覺他自己一無是處,他是一個很糟糕的人,你希望你孩子這樣嗎?? ? 我相信你不會希望你的孩子是這樣。那同時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孩子是越用才會越有用。所以呢,孩子剛剛開始想去做什么事的時候,他嘗試著去摸索做的時候,多關注他做的好的地方,關注他相對成功的地方,那么,然后讓他去做去,去用他。即使做的暫時不好,沒關系啊,做多了就好了呀。兩三歲的孩子,特別想給家長做事,比如擦桌子,那就讓他去做,即使開始是慘不忍睹,但請你給孩子三個月時間,他會做得比您好。一歲左右的孩子吃雞蛋,您不用替他剝殼,讓他自己去嘗試,他會自己發現殼不好吃,把殼剝掉的;孩子端菜,母親不讓,擔心盤子摔碎了。算算盤子多少錢,菜多少錢,打掃多少時間?如果不讓孩子做,孩子主動、自信會被扼殺。那如果你一直不用,一直不讓他做,那么結果就是他可能什么都不會。你要想毀掉孩子哪一部分能力,你就替他做哪一部分?你要想毀掉孩子全部能力,你就全部替他做。那么孩子可能最后那就會變得什么都不會。失去了飛翔的翅膀。你希望你的孩子是這樣嗎?我相信你肯定不希望。? 那么不希望的話,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孩子相對成功的地方去,做的相對比較好的地方上去,然后發現他,哪怕是一點點不錯的地方給予肯定,給予欣賞,那么這個時候孩子就會更有信心,更有動力,更有做事的意愿。雖然最開始的時候他會有一系列的失敗與不完美不完善,那么你不用管他,他做著做著,自然而然的,他就會變得特別的好。我就以電梯里的兩個孩子的事來聊聊這點吧,現在鄰里之間,交往較少,電梯里可以說是鄰里彼此交流的一種渠道,我住在25樓,下電梯,一進電梯,就聽見一個婆婆在吵2歲左右孫孫,拿好哈,不讓你拿,偏要拿,上次就弄丟了十幾塊錢,又想吃零食,那是一百塊錢哈。小孫孫站在一邊,耷拉著腦袋,手緊緊的攥著一百元錢,旁邊的小姐姐無奈的看著小弟弟。此時,我無法和家長說什么,我微微低頭(電梯還有人,空間不夠)對著孩子的眼睛方向:告訴婆婆,我的手好好的拿著這一百元錢的,眼睛也會時時看著的,我會買好吃的東西,把零錢交回給婆婆的。在我的語言重復中,孩子的頭漸漸抬了起來,小腰板漸漸挺直,雖未對我露出笑臉,但看得出,情緒已在好轉。自信的翅膀正在萌動。上電梯,2歲左右小孩,搶著按按鈕,5樓到了,有人出電梯,關門時孩子按急了點,電梯門差點碰到人,媽媽開始吵,不讓你按偏要,同時拉住孩子的手,孩子想努力掙脫。我微笑著對孩子說:告訴媽媽,我很能干,我會按電梯,我會穩穩地慢慢的摁住按鈕。孩子和媽媽都露出笑容,出電梯時,都笑著跟我拜拜。其實,每個人都希望你看到他成功的一面。聚焦成功,會給孩子、給我們自己帶來自信、方法、力量,長出飛翔的翅膀。? 所以,接下來你就可以嘗試著,慢慢的去放手了啊,慢慢的放手。千萬別沒放過,突然之間大放手,那也很麻煩。就像我們騎自行車從來沒撒手過,突然大撒把,直接就倒了。一點點兒來,關注孩子相對成功的地方。 那么他就可以,更自信,更有方法,更有力量,那么接下來這個事情他可能也會能做得更好。不然的話你越關注他哪失敗了,怎么失敗了,他的狀況就會越糟糕。所以聚焦成功經驗上去,成功經驗會變多會變大,接下來他失敗的地方,就會變少,長出的翅膀會越來越有力量,飛翔的能力會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