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1、人際關系科學的研究簡史
人際關系科學從1989年才真正開始,在此之前,人們對人際關系的研究是哲學性思辨,缺少數據研究。
2、實驗室研究
人際關系學實驗室研究有局限性,但也說明人際關系是可以進行科學研究的。
3、問題的提出
科學研究需要提出問題,人際關系科學的提問,往往受科學家個人主觀經驗的影響。
4、被試的選取
人際關系研究對象的選取分:方便取樣、代表性取樣。代表性樣本優于方便樣本。
5、志愿者偏差
愿意當志愿者參加研究的人與不愿意參加的人之間,往往存在很多差異。科學研究應全面。
6、研究的設計
相關設計和實驗設計各有優勢。研究親密關系用相關設計,考察因果關系用實驗設計。沒有完美無缺的設計。
7、發展性研究設計
橫斷研究設計是相關設計,按年齡段劃分進行研究。
縱向研究設計,在同一個時間段研究某個群體。
回溯研究設計,問研究對象過去的經歷。
8、場景的選擇
人們在知道有人觀察的情況下,所作出的反應可能與正常情況下有所不同。
9、數據的性質
人際關系科學研究,收集的數據主要包括自我報告和對他人行為的觀察。自我報告會存在偏差。觀察法耗時耗力。
10、研究應遵循的道德規范
人際關系研究具有復雜性和挑戰性,有時候需要問到敏感和隱私的話題。研究目的應該是增加人類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