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屈原愛蘭,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或許,在這塵世間修行的我們,都會有一株自己所鐘愛的植物,亦會與它結下一段不解之緣。或許,今生所執迷的,定是前世的自己。而我,定是與梅花,結下了一段不解之緣的。不然為何,世間百媚千紅,我獨愛梅花。
? ?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從古至今,有多少愛梅之人,詠梅,頌梅,為梅花揮毫灑墨,寫下過無數壯麗旖旎的詩篇。而我,在眾多的詠梅詞中,唯愛林逋的詠梅詞。他是北宋的隱逸詞人,不喜功名富貴,歸隱山林,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過著恬淡閑逸的生活。而他筆下的詞亦是澄澈淡遠,清冷幽靜 。他心中的梅,亦是多了幾分清幽香逸,以超然脫俗的氣韻在翰墨里飄香,又以清逸若仙的風骨守護著人間至真的純凈。既無春芬的盛艷,也無秋香的冷落,亦不與百花爭妍。卻又在冰雪的夢囈里純凈,在北風凜冽中頑強。
?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在南宋愛過詩人陸游的心中,梅花愈發堅貞不屈,不與百花爭妍,愈發頑強堅毅。這又何嘗不似他的人生呢?他一生不與同流合污,潔身自好,憂國憂民。哪怕到了臨終的時刻,也不忘囑咐自己的兒女“南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此等憂國憂民,視天下為己任的偉大詞人,如此不令人肅然起敬呢?他又何嘗不似梅花一般 ,在風雪中迎著風雪,煢煢傲立,傲然綻放呢?
? ? ? “淡淡梅花香欲染,絲絲柳帶露初干。”讀到曹雪芹的詠梅詞,卻總讓人不禁想起那個居住在櫳翠庵里,與梅花相依相伴的妙玉。在大觀園里,除了瀟湘館里的翠竹是一道至美的風景,櫳翠庵里的梅花亦是沾染了佛的性靈, 顯得更加清幽空靈。那個帶發修行,有”梅花仙子”之稱的,每日伴著青燈古佛的妙玉,從不參與大觀園里任何的詩社或聚會,她清高孤傲、沉靜寡淡、冰谷無塵,似梅花不染纖塵,在風雪中默默綻放,又默默落下。只是,她雖身許佛門,每日誦經念佛,可她正值豆蔻年華,又怎會不動凡心?她對于寶玉,始終都是默默的情愫,默默地喜歡,卻始終都不能道出口,只能深藏于心。“可憐金玉質,終陷污泥中。”她是佛門弟子,才華馥雅,心性高潔。她雖是身許佛門,卻又塵緣未了,卻終究陷入這污濁的塵世中, 無法自贖。
? ? ?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急,故應難看梅花。李清照亦是愛梅之人,她亦是為梅寫下過無數詩篇。想必,她與梅花,亦是結下了一段不解之緣的。每每冬天到來,她最喜歡的,莫過于與趙明誠踏雪尋梅,折梅插鬢,試與梅花媲美,想問問趙明誠,究竟是梅花嬌艷,還是他的夫人更美一些。李清照與趙明誠可謂門當戶對,琴瑟和諧,志趣相投,勝似神仙眷屬,無不令人羨慕。卻只奈何沒能彼此廝守到老。歷經國破家亡,山河破碎,而他摯愛的明誠也早已離他而去,留下她一人,孤苦飄零。而即便此刻梅花綻放得再嬌艷,她也再也不可能再同以往一般,與梅花媲美,與心愛的夫君踏雪尋梅了。而她的心,怕是早已冰冷得比風雪還冷,她的容顏也早已老去,那株梅花亦是早已在心中枯萎凋零了。
? ? ? 你看那梅花,或是開在山林古剎,驛外斷橋,或是高墻院內,忘記人間春色,不識東風情意,不問世情悲歡冷暖。守著疏淡寂寞, 安之若素。看似幾點淡墨清痕,疏離寥落,卻也深沉凝煉,卻也可以似鐵戟怒指,向冰雪叫嘆,在季節更替里 ,一呼天地錦繡,盡情地怒發著粉朵,默默地訴說著心事。傲雪凌霜,獨自綻放,守著冰天雪地,安靜絢爛;清雅又秀麗,堅定又柔軟。
? ? ? 一個愛梅的人,應當有梅的風骨,梅的雅潔,在無人賞識之時,也要心存淡定,吐露清芬。假如做不到,也沒關系,就做一剪樸素清逸的寒梅,將自己擱置在山林野外,驛橋流水邊,靜靜地開落,忘記自己原來還可以給草木幽香,給塵泥溫暖。
? ? 惟愿 ,在心底種下一株梅 ,任它肆意開落,不染鉛華,凌霜傲放,在紅塵中素顏清心,安靜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