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后來我覺得,大可不必急于找工作,未完成的事情還有很多,心愿還有不少,世界也還很大。
03年的《紅蘋果樂園》,讓我第一次對大學有所認知,對上海有所向往,但現實,只有四年未曾變過的連排綠色電信大棚,永遠在新生報到時銷售著屏幕一代比一代大的手機和那些滿園“載客”推銷新生用品的老生。同樣,在畢業之際也沒有《這輩子再也不會做的事》里樓下叫賣二手書的學姐。而上海,我也一直沒有去過。
坐了20多個小時的火車,我就這樣來到了武漢,拖著并不輕的箱子,進入了大學。報道,浸濕的不只是外衣。
記不得最初每個人青澀的面龐和名字,也便回憶不起班委競選時的對手,但那些少年們南來北往的卻就這樣成為朋友,雖然終會天各一方,甚至老死不相往來。
軍訓,能逃就逃是多數,但站在第一排最左端的我,還覺得是被重視了一把。加社團,進院學生會,這讓我之后的四年都過得特別充實。感謝學生組織的經歷,雖懊惱遺憾失望,負面情緒曾一度飆升,但感動銘記言謝,是我大學最好的回憶。
到圖書館借各種各樣的書,然后抱回去看,結果三個月期限一到,原封不動的還回去,以至于后來,我發現閱讀記錄里有近一年無借書記錄。如若不是后來的強制要求借閱量,可能我幡然醒悟的時間還很遲。
操場跑步,是進校第一年和最后一年干的事兒,區別就在于將時間從早上挪到了晚上,但都好景不長。不是起不來,就是沒時間。
回憶篇戛然而止,傷感開始于四月。院院相抗的球賽在月中進入到激烈階段,殺入決賽,縱然我放話做最大的黑馬拿冠軍,但心知肚明自身實力,第三名,是那段日子以來最好的記憶。也可能是進入四月就要跟很多組織內的活動告別了吧,做一場少一場,少一場沒一場,球賽打完就散伙,畢業晚會仍舊進行不了,遺憾,也越發在這段日子顯得多了起來。看晚會就像趕場一樣,會和年前的場景對比,顯然物是人非。情境都如同一年前離開社團時的樣子,只是這一次,是各院學生會罷了。跑去追《誰的青春不迷茫》,坐在影院里哭的泣不成聲。當時的心境到底為何難以控制,記不清了,道不明了。畢業時我們在一起,希望未來我們還能再相見。愿景總是這般美好。
做完最后一場忙到23:00的比賽,帶著依舊傷感的情走入五月,去南京散心。。。氣壓,一直低到月底的換屆,那時候,才真正釋懷許多。道別了最后一個組織,大學生涯的第二課堂算是全部停止了吧。經歷過一次,這一回,并沒有那么扎心,也可能潛意識里知道,哪個更重。
5月過半,6月未滿,畢業照。拍畢業照的時候,天很陰還下了點雨,印象里拍畢業照的日子總不是晴朗的。大合影,是開學時,軍訓的地方。終于披上學士服,這一次不是旁觀者,視頻還沒來得及錄,采訪還沒有空出時間,就這樣,結束了。
日子就像白駒過隙,大學課程的最后一場考試,我坐足了時間,考場上僅剩兩位監考官和我三足而席。原因很簡單,不會做,但也不甘走。
最后一次班會安排在了這場考試之后,退位后參與班會的次數屈指可數。而這沒有按規定時間進行的會議,對于單純堅守到交卷最后一刻的我而言,當然也順理成章的成為最后一個走進教室又仿佛焦點的人,好在估計這么些年大伙已經習慣在任何集會上,我總是最后一個出現了吧。
離校前的一場暴雨阻擋了所有的正式告別,那句一直想問的“你還欠誰一場好好的道別”,躺在草稿箱里發不出去,還都沒有和四年的床合張影,大家已經在避難、出逃、自救、援救中離開,加之參加專業培訓提前走掉的人,我,并沒有來得及認真感謝每一個人,訴一番話。散伙飯我沒有去,見證不了酒桌上的“別離傷感”。還有那更換過一次的宿舍,四次的輔導員。
同舍的各自有安排,而我,選擇回家。回家,后來覺得這并不可笑,調整、規劃、放松。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是這樣。放棄考研是一直以來的,從入學那天起。后期動搖過,糾結過,但不久又回歸本真,面對自己,我知道自己學習能力的位置,那一邊,終歸不屬于我,遺憾,僅僅是期待更美好的校園生活吧。
忙于尋找實習單位,當然也就失去了很多關于開篇提到的種種,加之八月的武漢,經過上個月暴雨的洗禮,變得更加聒噪,滿耳的蟬鳴,當頭的烈日,來之20天,出過五次遠門。兩次面試,兩次瀟灑,一次辦卡。等待officer的同時,并沒有像其他人一樣選擇兼職,而是每日蜷居在宿舍,一日兩餐也在這里解決。
這段日子喜歡上了電臺,雖之前也會偶爾聽聽《片刻》,但它是屬于讀文章的,這一次,是閑聊,明星間的閑聊---《你妹電臺》。在睡前,在公車。也許是因為主播欣賞的人是我偶像的緣故吧,在電臺里會為數不多的叨念。聽聽他們放下光環后的“暢所欲言”。它陪伴我度過了挺長一段日子。
寫到這里,我想起了早先自立的約定“一年后,原地見”。會見到哪些,留下哪些回憶?
這一年創業者協會第十五屆、學生會第三屆,而我,卻滾蛋了。
其實我最想做的,是和希望銘記的人,一醉方休。而那些相見恨晚,好像還是會不了了之。
再后來我以為我習慣一個人,其實不然,有些事兒一個人解決不好,比如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