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晚上好,我是芳香之旅,今天非常有幸在地表社群分享關于知識筆記的小心得。感謝昕昕給我一次難得的展示自己的機會。還有Yoyo同學給我的筆記達人的稱號,紫婷同學夸我視覺呈現(xiàn)能力很好,嵐嵐同學向班班提議促成了這次分享。感恩有你們。
先來看下我給自己做的一張海報,我用了地表課堂為周自強老師做的分享海報。做完這張海報,我還挺驕傲的,好像我真的成了大咖,這樣說好像顯得臉皮有點厚。
我知道大家時間都非常寶貴,所以直接進入今天的主題分享:如何做一份美觀簡潔邏輯清晰的知識筆記。應用筆記的場景有很多,大家看下下面這張圖就能明白,今天我主要以知識類筆記為主,比如閱讀、看公眾號文章、上網課做知識筆記。
今天我的分享分為四個板塊:關于筆記我的成長三步曲、筆記的3個好處和3個工具、做筆記的兩種思維,最后推薦3本經典書和3個公眾號。
一、筆記達人成長路徑
首先跟著我來回顧一下關于筆記我的成長三步曲,我歸類為三步:第一學生時代的3個習慣,這是多年養(yǎng)成的習慣,上課我就喜歡在課本上寫寫畫畫,標記重點,到現(xiàn)在我看書、聽課都喜歡隨手拿紙筆記錄。
上大學有了自己的電腦,我覺得那時候才是真正的打開知識大門的門縫,互聯(lián)網讓我們獲取信息太便利了。那時候我學習遇到問題都是先問度娘,可能我內向的性格,直接問別人怕別人笑話,所以遇到問題,我都是想著先自己解決尋找答案。
也是上大學有了手機,當時還是小靈通,后來有了智能手機。因為大學學了一門攝影選修課,手機成了我拍照的最好工具。除了拍照,我還喜歡拍生活中看到的好看的設計,保存看到的好設計。收集高質量的素材有了智能手機非常方便。
科技的進步讓我們有了很多學習的工具和方法。上大三準備考研的時候,有一天在圖書館發(fā)現(xiàn)東尼博贊的關于思維導圖的書,第一次聽說思維導圖,非常興奮,印象中那上午在圖書館都用來翻閱這本書。當時還拿A4紙學者用書中的方法復習考研課程。不過當時還不得要領,文字非常多。
大學還學習了PS的用法,記得一個暑假我很早就回了學校,當時對照片調色感興趣,就用PS來學習調色摳圖,從圖書館借了書來一項項的練習。我對PS的用法都是在那個時候一點點積累起來的,不過也只是皮毛,但夠用就好,現(xiàn)在我只是偶爾用PS處理下圖片,調色交給了手機,排版內容PPT也可以完成。
讓我知道PPT的厲害之處是在我第一份工作,當時工作任務很少,工作上偶爾會用到PPT匯報,做完工作后我就學習PPT,當時看得最多的是秋葉PPT的博客,還有關于演示,做PPT的相關書籍,知道了一群PPT達人。孫小小、曹將、阿文、秦陽等等。PPT一直是伴隨著工作的,所以需要做之前我都會去找好的模板參考案例,學習首先是模仿,模仿是很好的捷徑。在模仿中一定會思考他們是如何實現(xiàn)這個效果的,需要用到哪些小技巧,于是就去找百度找答案,找教程。如果那時候就有這么豐富的教程和課程,我想那時候我會成長得更快。
建立了習慣,知道了工具,接下來就是多看多用多積累。日常工作生活中就是積累很好的過程,工作之后我們大家都很忙,沒有像學生時期那樣有整塊的時間用來學習,但觀察生活,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積累學習,日積月累,一段時間之后,量變會形成質變。
比如我會選擇閱讀一些和設計、排版、拍照相關的書籍、在等車的時候看公交站牌的廣告、逛街的時候留意櫥窗的搭配、商場的海報宣傳、聽領導匯報做筆記的同時分析他的講話結構。有了這個意識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無處都是學習的素材,你只需要做一名觀察分析員,有時候用手機拍下來收藏分析日后學習,有些只用在大腦里面思考幾秒,甚至你都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在思考分析,都是自然而然發(fā)生的事情,但大腦確實是在學習。當某一天,你看過的這些東西都會跑出來變成你的靈感。
以上就是我和筆記的成長過程,我想說的是你的現(xiàn)在正式你過去的積累,都說種一棵樹的最佳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xiàn)在,學習永遠都不遲。所以如果你喜歡做一件事情,那么就去學吧,讓時間看的見。
二、筆記的3個好處和3個工具
關于筆記的好處,我歸納了三點:幫助記憶、消化理解、溫故復習。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尤其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不如從前,記下來真的可以避免遺忘很多重要的事情,同時,在記錄的過程,你的大腦其實是在同步思考整理的,會幫助你消化理解學的東西。再有,記下來也有便于溫故復習,這時候美觀簡潔的筆記就有優(yōu)勢了,如果是潦草的手寫筆記可能寫過就不想再看了,現(xiàn)在電子工具很多,很方便回顧和搜索。
關于筆記的工具,我嘗試了很多中,比如印象筆記、有道云筆記、Onenote、Notebility、Goodnotes、幕布、石墨文檔、手機備忘錄等,我買蘋果手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喜歡里面的app,我覺得我是一個工具控,看到別人推薦的工具,我都想去試一下。試過這么多,我覺得最值得推薦的是這三種:紙筆、思維導圖、PPT。
紙筆最傳統(tǒng),也是最方便記錄靈感的,很自由的書寫涂鴉,發(fā)散思維。思維導圖這個工具用處很多,可以同時兼具結構化思考和圖形化表達,這個也是琦琦在最近的課程中重推的一個工具。關于思維導圖的用處,我在xmind思維導圖公眾號里找了這么一張圖,大家一看就能明白了。思維導圖現(xiàn)在的應用也非常多,使用起來沒什么難度。后來知道了豎屏思維導圖,更加適合現(xiàn)在手機的閱讀習慣。
關于PPT,以前我用的最多還是工作匯報,在筆記俠公眾號看到文章里的一些知識總結類的圖片,我了解了這是知識卡片,后來知道小小sha,參加了她的7天玩轉PPT做知識卡片的訓練營,7天我做了當時正在閱讀的《故事課》的一套知識卡片。投稿了小小sha主理的導圖卡片屋公眾號,鏈接了不少同頻的伙伴。思維導圖更多的是從整體出發(fā),知識卡片著眼于局部,呈現(xiàn)的事一個個小的知識點或者概念。如果把知識卡片比作散落的珍珠,那思維導圖可以是串聯(lián)知識點的珍珠項鏈。
曾以為學習的幾個層次,道法術器,道是最高深的,慢慢感悟其實不分高低,也沒有先后,都是交叉進行的。不管通過什么途徑,都可以進入道的層面,甚至是形成魂,形成獨特的個人靈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如先從打磨器開始。
三、做筆記的兩種思維
如何做美觀簡潔邏輯清晰的知識筆記,我把這歸納為邏輯和美感,邏輯是內容,美觀是形式,內容和形式相輔相成。左腦負責邏輯,右腦負責美感,左右腦結合聯(lián)動,完全可以做到。
做到邏輯清晰,我認為重要的是要有結構化思維。什么是結構化思維,百度百科有這么一段文字:結構化思維(Structured Thinking)是指一個人在面對工作任務或者難題時能從多個側面進行思考,深刻分析導致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系統(tǒng)制定行動方案,并采取恰當?shù)氖侄问构ぷ鞯靡愿咝书_展,取得高績效。
我把形成結構化思維可以分成三步:明確主題、分類歸納、結構模型。
首先是明確主題,在閱讀書或者文章聽課的時候,首先可以找到中心段落、找到令人怦然心動的中心句,發(fā)現(xiàn)高頻的關鍵詞,概念詞。這個過程就像是小學初中語文課訓練的,找中心思想。找到中心詞句段,基本上抓到了核心的部分,圍繞主題,你自己也可以發(fā)散演繹。在用思維導圖這個工具的時候,我們往往也是從主題中心詞開始一點點地發(fā)散和演繹歸納。
第二步是分類歸納,圍繞主題思想,還會包含很多小知識點,這時候需要進行分類整理歸納,在做導圖的時候,發(fā)散到一定程度之后,也需要停下來看看哪些可以歸納成一個大的,在散落的知識點中找到關聯(lián),進而來概括提煉關鍵詞。在《金字塔原理》這本書中,分類的最核心原則是MECE原則,就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不重復不遺漏。做到這一點還是蠻的,需要不斷的訓練。
第三步是結構模型,萬事萬物都以一定的形式、結構呈現(xiàn),將事物結構化,可以更好地理解、改造舊事物,同時創(chuàng)造新事物。《金字塔原理》里面講了多種思維結構模型,這個是麥肯錫的經典,我常用的思維模型有以下幾種:比如5W1H、SWOT分析、二分法四象限等。第二步和第三步有時候沒有明顯的先后順序,可以從分類歸納里面發(fā)現(xiàn)模型,也可以從已有的思維模型作為分類的原則。
接下來說下視覺化思維,什么是視覺化思維呢?我又來問度娘了,搜索到了這一句,我覺得概括得很好。**視覺化思維是將繁雜、凌亂的文字以圖形、圖像等方式呈現(xiàn),用以展示表達自己思考的一種方式。**
視覺化的應用地圖可以分為:認知視覺化、平面設計、數(shù)據(jù)視覺化、視覺引導,在視覺的力量下,哪些抽象、復雜、專業(yè)難以言喻的信息和內容。
我今天分享是非常小的三方面:設計四大基本原則、圖形化表達、圖形模型。
做到美觀簡潔,我覺得應用好設計的四大基本原則就足夠了,分別是對齊、重復、親密性、對比。這是出自《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中重點闡述的,書中以做名片為例子,針對這四個原則有大量的案例解析說明如何應用這四個原則,設計出不同的風格。因為是寫給大家看的,所以講解非常直觀簡單,往往在簡單中蘊藏著很深的道理,大道至簡。
針對這四個基本原則,我找到一個很好的材料,大家看圖就大致明白了。接下我舉做這次分享卡片的時候,也會具體講到如何應用的。
關于圖形化的表達,這一點大家都知道我們大腦有一個特征,經常做PPT的同學應該有聽說,文不如表,表不如圖,大腦低于信息的接受度,是有區(qū)別的。很多抽象的信息,用相關聯(lián)的圖形來表達,可以將抽象轉化成具象,傳達信息更容易懂。
對應的邏輯結構模型,也會有一些常用的圖形模型,如果有做數(shù)據(jù)分析的小伙伴應該非常熟悉,在PPT里面也有Smart圖形,里面的就是經常能用到的圖形模式。
心理學家教授卡羅爾·德維克有句話說,大腦就像肌肉一樣,是需要訓練的。對于結構化思維和視覺化思維,也是需要訓練的,需要大量反復的刻意練習。剛開始會比較難,會花很多時間,但熟能生巧,最后會變成自動自發(fā)的,形成直覺。尤其是美感這方面,有些時候說不清楚為什么要這樣設計,靠得是日積月累刻意練習之后形成的直覺,視覺審美力。
為了讓大家理解這個板塊的內容,我拿這次準備分享材料的過程舉例,是如何結合工具,應用這兩個思維的。(這部分文字暫略)
四、推薦3本經典書和3個公眾號:
最后歸納一下推薦大家學習的3本經典書和3個公眾號,其實這方面的內容非常多,大家也可以去搜索。
3本經單書分別是:
《聰明人用的方格筆記本》:了解牛人的筆記本什么樣子
《金字塔原理》:高效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
《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4大設計原則+案例解析
3個公眾號分別是:
秋葉PPT:課程技巧達人等涵蓋廣泛
PPT研究院:邏輯和美感的大量研究案例
XMIND思維導圖:l思維導圖的技巧和應用
最后送個大家一句話共勉:靈感不是天生的,來自長時間的積累。沒有積累就不會有創(chuàng)新。
我的分享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如果我分享的內容還有沒有講解清楚的,歡迎大家交流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