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卓子
離開中學有七八年了,不知道現在的中學條件是什么樣的,以后應該會很好吧,至少蜜子上中學了應該不用住校吧。
初中篇
初中在離家四十華里的鎮子上念書,每周回一次。沒錢坐車,騎著兩三百塊的自行車。我的自行車還是親戚送的。
周日的下午是去學校的日子。吃一碗面,好撐好撐。騎著自行車,后座是爸爸幫整理好的書包,作業,書,還有必備的干糧:晾干的饃片。饃片的味道至今都余留著脆脆的香味!一路的下坡,騎得飛快,有時三兩結行,有時獨自一人。夏天蚊子總會飛到眼睛里,冬天手凍的僵硬。但是肚子是飽的,力氣也是足的,心里是暖暖的。
周日的晚上總會肚子疼,不止我一個人會疼,好多同學都會疼,脹的像鼓,拍一下嘭嘭響。直到有了蜜子,了解了寶寶脹氣,我才明白了為什么那會兒的周天晚上總是肚子疼。吃的太多,騎自行車吸進去太多空氣……
剛開始的飯菜一份五毛,一份菜一個饅頭,吃不飽,但身體卻越來越胖。每半年必會長一次價,一塊,一塊五,兩塊……到后來就四五六塊了。現在得有十來塊了吧?不知道!
那會的教學樓是偷工減料的危樓,一樓的教室裂開一大道口子,但我們仍然覺得教室很明亮。第一次教室在樓上,第一次班上這么多學生(雖然比起現在的農村,我們小學時人數最多的),第一次教室里有燈,不僅晚上可以開,陰天的白天也可以開!
那會的零食是好好吃面(當時盛行的方便面牌子),舍不得吃,又嘴饞,肚子也餓,放開一次能吃好幾袋,那種香味流口水!
大門口總有個大叔在放學時賣饅頭,五毛三個,不吃飯的時候買饅頭吃,沒有菜也很好吃!
宿舍得穿過高年級的教室區域,穿過一片操場再過一個深溝,六七十度那么陡的下坡再上坡。四五十個人擠一個宿舍,其實當時已經很慶幸不擠了。聽上一屆的學長們說一張床得擠兩三個人,晚上起身再就睡不下了。我們慶幸我們沒有那么擠!
宿舍沒有暖氣,沒有水。冬天象征性的值日生生一下火爐,至于十二三歲的學生們生著沒生著就不管了。即使生著了,沒有人續碳,早就滅了,不滅班主任也會負責任的給熄滅。記得隔壁班的女生宿舍還燒了一床被子,晚自習后回到宿舍才發現的。
晚自習下后半小時內準時熄燈。有巡邏的老師,不準說話,哪個班說話了會扣分,影響班里的綜合考評分數,有的班還會因為扣分罰款。
冬天的晚上不脫衣服,蜷縮一團睡覺,臉是蒙在被子里的,半邊臉露在外面,早上醒來半邊熱半邊冰。
沒有水,早上兩個值日生提一個小鐵桶打水,一早上打三桶水,二三十個人臉就洗完了,沒有人洗頭發,一周不洗腳。有時會停水一周,一周就不用洗臉了。
教室里也生火爐,煙洶了一教室,老師上課要求窗戶都打開,同學們凍的直跺腳,我的腳就是那會凍下了毛病。很多同學的手凍下了凍瘡。
夏天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打一桶熱水(大概因為也沒有涼水),倒在地上散熱(教室是水泥地板)。熱氣一冒,像人間仙境。有的同學等水晾涼,直接倒在褲子上小腿上……
好多男同學一到周三就開始借錢,據說是三天就把一周的飯錢吃沒了。
女生會換著吃家里帶來的干糧,干膜片、棗泥餡餅、蘋果、餅干。
周六上午上完課下午再上兩三節課放學,四點左右的樣子。自行車能匯成一條巨龍,橫沖直撞的消散開。
回家的路都是上坡。又累又餓,一有坡度我就推著車子。有一段時間,得知有走路回家的同學時,我也寧可走路回家,省的推車,但終究沒走過。
冬天黑的很快,爸爸總是在村里的路上等我,媽媽在家會給我備一洋瓷碗面(我們家最大的碗),加一個雞蛋,調滿芝麻和醋,。我從來不調任何調料,媽媽調的最好吃,她說加點醋我說好,她說來電香油,我說好。餓得昏天暗地,調不調都最好吃!
那會村子里的路還沒有硬化成水泥,厚厚的黃土,一下雨異常的泥濘。順著車轍東倒西歪的騎著,撞過一次老頭兒,被那老頭兒罵不長眼睛。還在黃土路和水泥路的交接處的河里洗過一次車子,不是因為灰塵,而是泥墊進了車子里,走不動了,在路上已經拿木棍子摳了無數次了。那次因為下雨洗車子,快要遲到了,剩下的多一半的路騎得飛快,半小時就到了。
沒有運動細胞的我,在運動會前也會跟著大部分同學在操場跑兩圈再背課文,大概是為了鍛煉身體,或者是為了取暖。總之我喜歡跑步!
十冬臘月的早晨我依然在教室外來回踱著看書,因為不喜歡教室里的污濁空氣,不喜歡看書的時候有聲音。所以臉總是凍得發紅發癢,手指發僵。
初中三年都是短發,唯一的三年短發,因為媽媽說上初中學業重,頭發吸收營養太多。一頭長長的烏黑的頭發就在小學畢業后的暑假賣給了收頭發的大叔,95元。
那會的成績很優秀,學生生涯中最優秀的時刻,獎狀填滿了墻,媽媽總是為我自豪。我被左鄰右舍的媽媽們標為學習的榜樣。
那會最喜歡“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話。
……
很多記憶,艱苦而充實。
高中篇
從鎮子到了縣城
有了暖氣,有了涼水、熱水。
兩個暖壺,一個十升的塑料桶。每天下午固定的打水時間,又是一條風景線。
早上晚上都可以洗臉刷牙、洗頭發、洗腳、洗衣服。上下的架子床上掛著鏡子,褥子底塞著梳子。衣服洗完晾在宿舍里,總有一股發霉的味道。
下午放學晚自習前,總會有很多人在樓后邊的校園里看書,劃一片自己的區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一學期回一次家,一周給家里打一次電話。剛開始都沒有手機,校園外面的小賣鋪里有很多公用電話,一分鐘一毛兩毛的樣子。周末排隊打。
周六的晚上不上晚自習,固定的給家里打電話的日子,習慣成了沒有言語的約定,有一次忘記了,媽媽很著急的打在了同學的手機上。以后再也不會忘記。
會有兩三個好朋友,至今都是好閨蜜,無話不談。
有了吃早點的習慣,大灶上賣的粉湯炸饃雖然只吃過幾次,至今都覺得好吃!
周末會跟同學一起去逛街,買衣服,買生活用品,買干糧。步行街的現做蛋糕現在都愛吃,縣城里開的第一家大型超市,我們每周都回去逛逛。
生活一下子變好了很多,少女情懷也隨著條件的好轉而滋生蔓延。
同學間有了很多話題,幽默的,風趣的。生活不止是學習,更多的元素添加了進去。
第一次跟著同學去吃魚香肉絲,很好吃,但我一直奇怪怎么沒有魚。
喜歡吃校門口的鐵板油餅,一張方方正正的搟面皮,一個雞蛋,一根火腿,獨到的秘制醬,夾在烤的焦黃的餅中,還能配一碗蘭州拉面!閨蜜總幫我帶飯,而且熟記我的口味。不得不承認那會好能吃,嗯,我一直就是個吃貨!
還是吃:小灶的油油的土豆絲,加再多錢也不單獨賣的炒黑楞楞,吃了半年的米線……至今都記得賣黑愣愣的胖女人的大花雙眼皮,閃閃的金耳墜子,胖乎乎的手。那就是旺夫相吧!
還有富態的班主任,博學的語文老師,滔滔不絕的數學課,編各種順口溜的地理老師……
班上有學播音主持的美女,參加完高校的培訓面試后披著烏黑的長發,種了假眼睫毛,畫著淡妝,語文課上朗誦著詩詞,臉上的青春痘都遮擋不了的美,跟我們判若兩個世界。
還有烏黑濃密的直發白皮膚課代表,成績優異詩書滿腹家境甚好的尖子生,一口標準的普通話進學生會廣播站的演講者,面容姣好成績不錯的戀愛男女……這些似乎都與我不是一個世界生長的,但生活就是會長出這么多五彩繽紛的人來。而我們,永遠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那一個。
結束語
時光荏苒,那些劃指間的美好回憶,那些青蔥歲月,每每想起都會讓你我嘴角上揚,心頭泛起漣漪。
~點亮那顆“?”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關注我就是最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