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也能算“歌詞”?】
【“歌詞”也能算“詞”?】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
詩詞是“詞”,歌詞亦是“詞”。
兩者皆有時,一個“詞”字,自是難解。
拿我常投稿的兩本雜志《詩刊》、《詞刊》舉例,若不是當初刻意了解下,怕是連稿都要投錯。
《詩刊》: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中國作家出版集團主辦,詩歌刊物(當代為主,兼收古體)。
《詞刊》: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主管,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主辦,音樂文學刊物。
由此可知:詩詞,應是投給《詩刊》;而歌詞,投給《詞刊》才對。
但如果,你的詩詞作為歌詞的時候,也是可以投給后者的。有沒有很繞哈 +_+
可詩詞與歌詞,就是會有這樣“不清不楚”的聯(lián)系吖?﹏?。
【詩詞歌詞 彼時此時】
前一陣子,偶然看到一個視頻,林夕先生被問到“歌詞算不算得上文學”,給出的模棱兩可的回答,自謙又高明。
提到“詩詞”和“歌詞”,不得不提到一個名詞-音樂文學。
歌詞屬于音樂文學,毋庸置疑。
中國的詩詞文化始于《詩經》。
而音樂文學的鼻祖,大概可從《詩經》起算。
此后,從楚辭、漢樂府,到唐詩、宋詞、元曲都是可以唱的。
詞作為一種詩的別體,萌芽于南朝,隋唐興起,經過長期發(fā)展,到宋代進入全盛時期,標志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
早前,詞的文字和曲調創(chuàng)作多在民間,詞體很難從民間轉到文人手里。
到唐代,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詩人開始偶有創(chuàng)作,至晚唐溫庭筠大力創(chuàng)作的推廣后,至宋代時蘇軾“以詩為詞”,對詞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革,極大的提高了詞品,樹立起了詞史上的里程碑。
那個大家輩出的時代,周邦彥、柳永、姜夔、秦觀、晏殊、辛棄疾、陸游、李清照、李煜...經典不勝枚舉。
或婉約或豪放,倘若放在今日,也定是“流行”、“搖滾”、“民謠”一眾,琳瑯滿目的。
【宋詞詩詞 今生前世】
現(xiàn)如今,音樂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當我們起床、休息、臨睡...
當我們相遇、分離、重逢...
當我們跌倒、爬起、繼續(xù)...
當我們恨、當我們愛...
當我們遺忘、而后記起...
那么多或簡單或深刻,和曲而增色的文字,魔力般的改變了我們生活,何其有幸。
只是...
宋詞-
隨著時代的前行,離我們越來越遠,遠到今天的我們差不多只稱呼它為“詞”。
與“詩”并列的那個“詞”字。
離音樂越來越遠,離文學越來越近。
歌詞-
隨著時代的前行,離我們越來越近,近到今天的我們差不多只稱呼它為“歌”。
與“曲”相連的那個“歌”字。
離音樂越來越近,離文學越來越遠。
只是...
再偶然聽到《明月幾時有》、《月滿西樓》時,還是不免恍然若夢般興奮。
仿佛,一位清雅公子亦或窈窕淑女,穿越時空而來。
歷經百代,容顏未改絲毫,美麗不可方物,與當世決然不同。
問之,可有多些同伴一道。
只是搖頭。
為什么不多寫古風?
因為,我寫不好。
最美的古風,都在宋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