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5個番茄,累計學習26番茄
鄭甜甜:理論與實操4-1代幣制度
一、代幣制度
定義:是一個行為改變系統,用一個“符號”作為強化物,用于交換物品、活動或特權。由三個部分組成
1、目標行為
2、達到目標行為后所獲得的代幣
3、后備強化物(喜歡的零食、玩具、活動、特權)
代幣制度的優點
1、延遲獲得強化物
2、強化程序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
3、避免食物或玩具的飽足感
4、把對初級強化物的動機轉移到社會性強化物的動機或內部動機
什么時候可以適用代幣制度?
1、具有足夠多和足夠有效的后備強化器
2、具有一定的等待能力
3、具有一定的數概念(點數或理解多少)
注意:代幣要具備強化效果,提高目標行為為未來的發生頻率,孩子想要得到代幣
怎么使用代幣制度
1、使用代幣制度之前的準備
選擇合適的代幣、硬幣、貼畫等
大小和形狀方便拿取/發放后,也要考慮安全的問題
使用魔術貼/不干膠粘貼
調整裝飾和圖案增加新鮮感
確定目標行為
先選擇簡單的/已會的目標行為
后期選擇需要教授的目標行為
對目標行為做好定義:比如說我們希望孩子獨立穿鞋子,穿什么樣難度的鞋子?粘扣的還是綁鞋帶的?是希望一分鐘穿完,還是兩分鐘穿完;希望孩子學習動作模仿,是學習什么樣的動作模仿?那幾個具體的動作?給目標行為做一個嚴格的定義,也就是說用代幣作為強化物強化的什么具體的行為,有一個目標性。
確定后備強化物的清單
后備強化物要豐富:因為足夠豐富了,孩子更不容易飽足
后備強化物要更換:如果說是使用代幣板集滿之后獎勵孩子的話,那么我們要進行間歇性的更替,比如說前5分鐘他集滿代幣,獎勵的是奧利奧,接下來的5分鐘集滿代幣后獎勵的是海苔,再接下來的5分鐘集滿代幣后獎勵的是小汽車,也就是說后備強化物要隔一段時間做一次更換,對孩子來說動機會更強一些。
可以由孩子選擇:在集代幣之前問孩子要換什么或者讓孩子從玩具箱中選一個玩具,或者是集滿之后,讓孩子選擇吃什么或者玩具柜里選一個玩具。
確定兌換比率/代幣數量
提前確定兌換的規則:比如說提前確定好代幣板上是幾個格子?幾個代幣可以換一個奧利奧?不能因為孩子今天獲得的代幣數量多或少,而去調整這個規則。
在一定的任務量或時間內獲得獎勵:這個跟目標行為的定義有關,不能給孩子太難的任務,讓他遲遲獲得不了強化,或者在強化頻率上有適當的控制,任務量不能太少,比如有5個格子,平均讓孩子完成7-8個回合的時候,能集滿代幣,如果任務比較難,可以1:1獎勵代幣,任務比較容易,可以適當降低代幣獎勵的頻率,7-8個回合集滿5個代幣,或者12-13個回合集滿10個代幣。
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獲得獎勵:
確定兌換的時機或地點
集滿代幣板/固定時間(計時器/下課/晚上)
固定地點:超市/游樂場
2、建立對代幣的動機
? 1:1兌換:準備只有一個格子的代幣板,免費給孩子1個代幣,手把手輔助孩子貼到代幣板上,手把手輔助孩子把代幣板交給老師/家長,老師/家長馬上把餅干(后備強化物)給孩子,逐漸撤掉輔助,直到孩子拿到代幣,獨立粘貼和兌換。
? 1:2兌換:準備只有2個格子的代幣板
? 免費給孩子1個代幣,孩子貼到代幣板上,再免費給孩子1個代幣,手把手輔助孩子貼到代幣板上(指一指代幣板,語言提醒孩子集滿了),手把手輔助孩子把代幣板交給老師/家長,老師/家長馬上把餅干餅干(后備強化物)給孩子,逐漸撤掉輔助,直到孩子拿到代幣,獨立粘貼和兌換。
3、加入任務
假設:代幣板是3個格子
給孩子簡短的容易完成的回合任務,每完成一個任務,獎勵一個代幣,集滿3個代幣,孩子把代幣板交給老師/家長進行兌換。
4、逐漸升級
代幣由3個增加至4個、5個、6個……
由每個任務獎勵一個代幣,增加到每3個任務中獎勵2個代幣,每2個任務獎勵1個代幣……
集滿之后,兌換成另一種形式的代幣(錢、小花),下課之后兌換成后備強化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