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稀松朦朧的與這個世界相見,我們這一輩子要面對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告別。從第一次學會說“再見”,到有一天我們發現再見其實是再也不見,我們用了很長時間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告別。
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告別,是我與外公的告別。在我臨近大學畢業的時候,一個普通的下午,我接到母親的電話,得知外公確診為癌癥的消息,由此開始了我與外公的告別,而這場告別,一直到現在還沒有結束。
外公來到長沙就醫,醫生需要剖腹探查,確定癌癥的具體位置和擴散程度,如果情況好,當時就能摘除,或許還會有一線希望。全家人都抱著最后的期望陪著外公,我也推掉畢業之際所有能推掉的事情,每天往返醫院。那一年外公68歲,依然是高大矍鑠,身板挺得直直的,一頭灰白蓬松的頭發,梳著整齊的偏分,渾身上下散發著老知識分子的儒雅氣質。面對疾病,他依然懷抱希望,希望能好好治療,好好活下去,看著我們這些后輩們長大成人。他最大的外孫女也才剛剛大學畢業,未來還有好長的路,他好想陪著我們,見證我們的成長。而我,他最大的外孫女,從小在他眼里就是妹妹們的小隊長,懂事的榜樣,直到此時,才突然意識到,慈愛的外公不會陪我一輩子。
我在心里不斷的祈禱,哭著請求上天能再多給我們一些時間,讓我們去孝順外公,讓外公為我感到欣慰和驕傲,即便是要我折壽,也在所不惜。然而,上天或許沒有聽到我的祈禱,亦或許,他想要外公早一點去天上享福吧。手術的結果是,癌細胞已經全部擴散,沒有治愈的可能。于是,外公開始了他人生中最后三個月與人間告別的日子。
從一開始不知道手術的結果,被蒙在鼓里,帶著些懷疑,卻仍不放棄希望的積極配合治療;到后來知道病情實情后,整個人突然垮掉;再后來接受現實,努力對抗病魔,接受化療,希望自己能活久一點;到最后,病魔已經將他折磨得不成人形。我看著外公一頭茂密的頭發一點點掉光,看著他結實的手臂,一點點消瘦干枯,看著他炯炯有神的眼睛變得渾濁無光,看著生命的氣息一點點從他身上流逝。我不得不接受現實了,我知道他多活一天就多痛苦一天,他那么無助,而我那么無力,即便止痛藥也開始不起作用,除此之外,也別無他法,我沒辦法救他,哪怕讓他舒服一點點,亦或是代替他承受,我都沒有辦法。
從確診到去世,外公堅持了三個月,本是我大學畢業應當去求職的三個月,我用這三個月天天陪在外公身邊,盡我最后的孝道。我用這三個月見證了一個生命的消逝,一個親人的離去,也在外公的影響下,上了一堂深刻的生死離別課。我好像突然長大了,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子欲養而親不待”,明白了什么是再也不見,明白了外公可以永遠活在我的心里。
一直到現在,外公仍然活在我的心里,他慈祥的笑容,他期待的眼神,他的教誨和鼓勵,還有在我生病時,他每天早晨端到我床邊的蒸蛋,這一切還在我心里深深的烙印著。我甚至覺得,外公只是換了一種形式存在,他搬了家,去了一個更好的地方住著,而他還隨時隨地關注著我,還是那充滿期待和慈祥的眼神。而我,更要努力的生活和成長,當我找到幸福,我會帶他去外公的墳前,給外公看一看,讓外公放心;當我工作出了成績,我也在心里想著,外公此時應當很欣慰的看著我吧;當我想學習深造,即便遇到阻力,一想到這是外公對我的期望,我就必須完成;當我做了錯事,我也會慚愧,不敢見心里的外公;當我終于釋然,明白外公一定會以我的幸福為重,我想我不會走錯路,我跟隨著外公對我的指引,尋著我心里最善的初心走,我不會迷路。
告別,是結束,也是開始;是苦痛,也是重生;我們每天都在和過去的自己告別,所以,不要害怕告別,好好告別,才能更好的開始。